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万庆良往事广州坊间批评其是“乡下佬”

公安部官员在新疆病逝工作劳累心脏搭7个支架(2)

  永远“憨憨笑”的他

  严肃的反恐工作之外,生活中的于天华似乎更爱笑。

  在网上流传的几张照片中,与人交谈时的于天华,总是一张笑脸。对这一点,老赵记忆尤深。

  54岁的老赵比于天华大7岁,如今依旧生活在山东临清。直到七八年前老房拆迁,他和相隔300米的于家人,已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老赵这样评价他们的关系。

  “人缘好,嘴巴甜,大人孩子都喜欢。”那时候,老赵出去玩也总爱带着这个“弟弟”。“小时候他就喜欢笑。”除了爱笑,还有一句话总记在他心里:“每次见面,他都会叫我一声‘哥’。”

  于天华19岁那年,考上大学后去了他乡,两人见面的机会便少了许多。“他总忙,是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主。”在老赵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天华回家的次数就不太多了。

  偶尔,于天华在过年时回到老家,两人再见面时,虽只是聊些家常,但倒也不会让老赵感到生疏:依然是那个爱笑的天华,依旧会喊他一声哥。

  再后来,老赵和于家人相继搬走,两家人联系便少了许多,但他依然会默默体味着这位曾经的邻家小弟给他们带来的“荣誉”。“后来听说,他后来去了公安部,还去了新疆,我是骄傲又羡慕啊。”

  三年前,老赵去北京走亲戚。拥挤的火车站里,他又一次遇到了于天华。

  “标志性的笑容永远不变。”也正是这张笑脸,让他能在拥挤的火车站一眼认出这个多年不见的“弟弟”。“还是老样子,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还说要开车送我。”

  虽见面时间不长,老赵却记得深刻。至今响彻他耳边的还有那句“哥”。“还是叫我‘哥’,还是老样子,一点架子都没有。”

  只是,那已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如今想来,反倒平添了老赵的伤感:“没想到那次竟是永别。”

  前两天,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于天华的消息,当天几乎一夜未眠。“为失去这样一个好兄弟十分难过。”话到这里,老赵的语气分外沉重。

  而和于天华一家做过邻居的薛明也说,自己一闭眼,就会看到于天华憨憨地、笑眯眯地样子,“他是一个特温暖的人”。以前做邻居时,扛什么重东西下楼,他马上会过来帮忙。整个楼道的住户他都会帮。

  于天华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好客。虽然那时候房子不大,他家里总是住了很多人。他的师兄弟、外地来的朋友,关系都维系得很好。

  朱华回忆说,生活中的于天华,为人非常实在、厚道。有一次新同事来报道,他顾不上去接,就让爱人去接,安排住宿。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也都义不容辞,给人感觉很“实在、可交、可托付”。

  谈到他的爱好,朱华说,于天华平时喜欢钻研、鼓捣电子产品,拆装计算机、研究GPS和随身用的商务终端等。但是因为工作太忙的关系,这些爱好都很难顾及了。

  失去顶梁柱的家庭

  作为顶梁柱的于天华撒手人寰,带给这个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

  于天华的妻子在公安部的直属单位工作,两人是大学校友。妻子小他两届,是国内知名的枪弹、痕迹检验专家。她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去年九月才做了癌症手术。她和于天华一样,工作起来都非常敬业。但是与丈夫比起来,她相对没有那么忙碌,空闲一点的时候喜欢读读书。两人有个女儿,现在国外上大二读金融专业,学习很好,平时也很懂事。

  于天华还十分孝顺,跟自己和妻子的父母相处都十分融洽。即便后来工作忙了,他基本每天都要和自己的母亲通电话,最长不超过三天也要通一次。父亲去世后,他把妈妈接过来住,因为不放心还装了个摄像头,好方便看老人的一举一动。他对爱人也特别好,夫妻感情很和睦。爱人有病住院的时候,即便再忙,他也会一直陪伴。

  作为一个母亲,薛明最担心于天华的女儿。父亲刚刚去世,母亲的身体又不好,孩子今后怎么办。小姑娘在母亲面前强忍着不流露出悲痛,但在大伯父面前就忍不住了:“以后没人疼我了,您多疼疼我。”回忆到这个细节,薛明的声音哽咽起来。

  (应受访者要求,朱华、薛明为化名。

  于天华,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侦察专业毕业。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爆炸恐怖案件侦查处干部、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2008年9月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巡视员(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援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2012年7月任公安部情报中心副主任。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