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政情 速递 >> 张学修“佔中”教唆学生知法犯法

刘乃强蔡子强之流多行不义必自毙

  香港真正让我感到担忧的地方,是我们社会中最基本的一样东西正在消失。这个东西不是言人人殊的什么“香港核心价值”,它很微妙,难以描述。Decency这个英文字,好像能较能简单的表达我心中所想。如果用中文讲,最接近的概念可能是“民间义理”,但这太学究了。但是我为什么第一反应竟然是一个英文字呢?

  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伦理道德思想。今天我们讲中国传统道德,都强调“礼”和“孝”,但其实这两个概念在传统思想里面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义”,而“义”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礼义廉耻”,我们都听过,这是《管子》牧民篇提出的“四维”,其中没有包括“孝”。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义”排在“礼”前面。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离开了这两个概念“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孔子说:“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其中,“义”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对于“义”,孔子认为:“义者,宜也”、朱熹认为:“义者,天理之所宜”。对于“义”,孔子讲过“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

  “五四”运动以来,认为礼教吃人,要全面放弃,是西力东渐后国人的过度反应。过分强调“礼”和“孝”这些较低层次的价值,固然有助于培养顺民,但“仁义”这两个基本概念却有很大的潜在颠覆性,因为它们不但塑造了中国人的基本价值,更要求天子和庶人都要遵从,有普适性。此即柳诒徵在《国史要义》中说《大学》中所谓“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

  香港普遍不讲“义”,这大概是“现代社会”重“法”,把“法”视为约束个人行为的唯一依据之故。而当一个社会没有“义”,就会出现好像蔡子强这样无品的评论员。

  某种意义上,蔡子强建立了一种范式,影响了一代评论员,其中包括王永平。本栏曾经批评过王在6月26日《am730》的“梁振英休假的联想”一文,在这里还是需要简单再次引述一点。在该文中,王表示“虽然特首在粉岭有间豪华别墅,但位处是非之地的新界东北,这不是度假的好去处。再说,中央领导人度假都会离开北京去北戴河,香港特首离港休假当然符合国情”。今天,我们都知道梁振英去英国是为了处理女儿的问题,回看这些有关“东北”和“国情”的无聊“联想”,不知道王永平这个前度公务员和问责官员会不会感到汗颜?

  如果王永平不知道梁振英为什么要去英国,就不应该乱写,如果他知道,就更不应该写。作为一个评论员、作为一个人,这是最基本的道义。

  回到蔡子强。自梁齐昕的脸谱出现疑似割腕的自残照后,梁振英随后赴英并发放家人在公园的合照,蔡子强执著此点,认为梁振英把家人拿来做“公关show”,因此事件已经不再是“家事”,而是“刻意诱导媒体和公众的政治欺瞒”,与“公众利益”有关,然后上纲上线指控梁振英是“一个连自己女儿也不放过,在她的困难时期也要拿她出来作政治公关show的人”。

  在文章中,蔡子强曾经质疑合照“是否一种精心策划的危机处理和政治化妆术”,他似乎不能分辨“危机处理”和“公关show”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发放家人合照是一般公众或政治人物都会使用的正常“危机处理”手段,不是利用女儿拿取得分的“公关show”,一个是守、另一个是攻,性质完全不一样。

  蔡子强引用梁齐昕的信报访问,表示梁齐昕“狠狠踢爆”梁振英的“政治公关show”,并以此证明梁振英的诚信有问题。梁齐昕割脉并将照片放上社交网络,显示她精神饱受困扰,一个合理的人首先不会去採访她,更不会利用访问内容说事。在这情况之下,难道蔡子强认为梁振英还会出来跟自己女儿对质吗?即使梁齐昕一切正常,心情愉快,一个有基本道义的人也只会希望别人家庭和睦,决不会刻意挑拨其家人间的矛盾。这里敬告“番书仔”蔡子强、王永平之流,这是common decency。

  说实在,在蔡子强和他的读者眼中,梁振英的诚信从第一天开始就先验性地有问题,也不差在这一个“公园合照”事件。蔡子强实在犯不?为了多写一篇攻击梁振英的文章,而伤害无辜的小女孩梁齐昕。即使有人不同意梁振英的政见,也不用恨他恨得想让他父女不和,家庭破碎。

  黑社会杀人放火,也知道“祸不及妻儿”,这就是民间义理。利用家人弱点来攻击对手,一般是电影里面奸角的行为,其实就是打不过主角的懦弱表现。我们中国人大都相信因果,“多行不义必自毙”,在电影结局,奸角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