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四風”頑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規定,為黨員幹部工作生活建起了“制度籠子”,在改進作風、規範權力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舌尖、車輪到樓堂館所,從賀卡、月餅到煙花爆竹,從出差、開會到公務接待,這些規定既清晰明確又具體可行,必須成為整改的鏡子、落實的標杆。對照中央規定和要求整改,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才能鞏固。 然而,還有人抱著僥幸心理、觀望態度。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執行縮水、貫徹走樣。要求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就披上創業大廈、研發中心等“變形馬甲”;嚴禁公款吃請請吃,就轉到私人會所、內部食堂等“隱蔽陣地”;嚴禁公款送禮收禮,就引入禮品册、電子卡等“技術手段”……凡此種種,讓禁令打了折、規定被架空,任其蔓延,會使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功虧一簣。 “令出,惟行而不返”,中央規定和要求就是鐵律,就是硬杠杠。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在深化整改落實中,要把握這條“基準線”,看看哪些規定得到了落實,查查哪些方面還沒做到位,不達標準不交賬;要劃定這條“警戒線”,對中央出台的各項制度規定都要不折不扣地落實,沒有法不責眾、沒有情有可原;要嚴守這條“高壓線”,無論是誰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敷衍了事不行,降格以求也不行。不管是部門還是個人,都要對照中央規定和要求,進一步梳理整改落實情況,確保活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非嚴不足以正風肅紀,非實不足以取信於民,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單位必須有乘勝追擊的決心、馳而不息的毅力,將中央的規定和要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斷滌蕩行為之弊、洗淨思想之垢,以作風建設新成效營造改革發展新氣象。 (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