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6月6日電/中國時報6日發表社論說,重新當上民進黨主席之後,蔡英文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重返執政,最大的挑戰就是兩岸政策,這幾乎是社會的主流共識。然而,絕大多數人關於蔡英文兩岸政策的討論,都集中在“論述”層面。民進黨放不放棄《台獨黨綱》?什麼是“台灣共識”?蔡英文接不接受“九二共識”?如果“台灣共識”過於模糊,接受“九二共識”似乎又等於向國民黨靠攏、趨同,那麼蔡英文和民進黨能提出什麼新主張?又如何讓大陸方面接受?討論來、討論去,焦點始終集中在這些問題上。
社論說,在論述層面之外,民進黨的路線問題也備受關注,路線又和民進黨的權力與派系角力密切相關。蔡英文是否和謝系結盟?和獨派的關係如何?是否得到李登輝支持?和蘇貞昌矛盾心結又如何影響民進黨的路線轉型?這類的話題,很可能是媒體更關心、更有興趣的新聞。 然而,在“論述”與“權鬥”外,很少人關注更“深層次”的課題,那就是民進黨路線轉型重重障礙的社會心理基礎問題。事實上,社會心理問題可能是民進黨論述與路線轉型最大的障礙。 從政以來,蔡英文在兩岸關係、兩岸政策上,有兩種“政治資產”。其一,蔡英文始終被認為是李登輝“兩國論”的規畫者,也被認為和李登輝的個人關係與政治理念契合,所以獨派對她抱持高度期待與好感。其二,蔡英文具有國際經貿背景,在擔任“行政副院長”期間,在兩岸經貿交流問題上相對務實,加上個人政治色彩較為淡薄,又刻意打造中間理性形象,因而一些中間選民期待她能帶領民進黨實現兩岸路線轉型。蔡英文這兩種資產是相互矛盾的,她也往往依違在這兩者之間,然而,說到根本問題,還在於流露路線轉型意向的蔡英文,並沒有堅定的意志、決心和能力面對獨派民眾普遍的“台灣優越感”,解決民進黨轉型的社會心理基礎障礙。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