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调整存贷比的脚步正在临近。
上周五(6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存贷比“75%的红线不能突破”,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王兆星提到,过去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没有计入分母,保持资金流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也考虑计入分母,扩大存款端分母。
对此,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上述比较稳定的存款应该是指有固定期限、非结算类同业存款。
此前,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报提及,深入研究改进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总体方案,强化日均指标考核,纠正冲时点冲动。
银行存贷比压力普遍较大/
存贷比作为一个监管指标,主要是防止银行不考虑存款规模,过度向外发放贷款,造成银行支付危机。银行存贷比例不是越高越好,应该有个度,央行为防止银行过度扩张,目前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实际上,商业银行的盈利性质决定其将尽力发放贷款,为了不超越监管红线就又需全力吸收存款满足存贷监管,特别是考核时点经常会出现高息揽储的情况。
从商业银行2014年一季报数据看出,目前银行存贷比压力较大。在国有大行中,交行为74.35%,已接近75%的监管红线。中行为71.21%,建行为69.38%;股份行中,华夏也已超过70%。
“其实,如果资金来源全部是负债存款,75%的存贷比考核指标还是比较合理,75%用来发放贷款,同时保留一定的准备金、拨备金以及3%~5%的投资资金。”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坦言。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大都是在70%~75%,因为监管给了指标,如果不用足,经营利润也会受到影响。监管部门定一个指标只是从某种意义上制约银行的冲动发展,目前在直接融资占比逐渐增加的情况下,75%存贷比指标本身就失去了一定的意义。
某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存贷比是银行一个比较重要的监管指标,存贷比和贷款准备金都是为调节金融机构贷款的放大效应。同时,银行流动性也需要管理,所以,75%的红线从监管来说不会突破。
从信贷的角度而言,在上述某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看来,存贷比并不是最主要的指标,最主要的指标还有限额贷款。“尤其是大银行,主要还是规模限制。”
王兆星:将调整存贷比分子、分母内容/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75%的存贷比指标有一定意义,现在银行做表外业务主要就是为了绕过存贷比。把存贷比监管红线提高并不是很好的办法,例如将其提高到80%,那么准备金、拨备、投资都要占用,剩余20%存款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存在流动性风险。
王兆星透露,虽然不会对存贷比75%的比例进行调整,但会考虑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存贷比的分子、分母内容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对专门用于支持小企业贷款来发行的金融债券,既不计入分母的存款当中,其发放的贷款也不计入分子的贷款中;对 “三农”、小微企业的专项贷款也不计入分子当中。
同时,过去比较稳定的存款来源没有计入分母,保持资金流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也考虑计入分母,扩大存款端分母。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会将稳定、非结算类以及有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
然而,在上述某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看来,不应将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因为,同业存款本来就是将其与一般储蓄存款分隔开的。
其实早有建议将同业存款计纳入存贷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曾建议将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以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乱象。
广发银行行长利明献也曾表示,非常赞同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考核,并希望存贷比的限定适当做一些放宽,比如在不同银行之间设立不同的管理指标,并有一定弹性空间。
今年5月份,五部门联合发布“127号文”(即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规定,同业存款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同业资金存入与存出业务,其中资金存入方仅为具有吸收存款资格的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业务按照期限、业务关系和用途分为结算性同业存款和非结算性同业存款。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127号文”已为存贷比内容调整打下了基础,将同业存款分为结算类的和非结算类,未来会将稳定、非结算类以及有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计入存贷比。“监管部门如果单纯按照存贷比考核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特别是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应该有更科学的考核办法。”
此外,一直被市场广为关注的货币基金等协议存款是否计入存贷比已被市场争论很久。未来利率市场化放开,存款就会更加多元化,货币基金未来计入存贷比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其实,未来存贷比这一考核指标会越来越弱化,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会更受重视,也更科学。”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