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沧州6月22日电 题:中国大运河申遗人员:这一刻我们等了8年
中新社记者 陈林
“8年,我们等待了8年,终于有了成果,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河北省大运河联合申遗办成员、沧州市文物局执法督查科科长郑志利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当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27个城市的58个遗产点。河北段全长600多公里,沧州占了三分之一,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
郑志利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他家距运河边仅有1公里,伙伴们童年河边戏耍的情景给他留下难忘记忆。“小时候我们经常说运河来水了,那时虽断航但不算断流,现在有地方处于断流状态,有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原因。”
200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那一年,我们开始着手准备申遗的前期工作,从大运河文物资源调查开始。”郑志利表示,保护文化遗产第一步需先摸清家底,有针对性地保护,之后又参与大运河保护规划工作编制等工作,“这是申遗工作的重要步骤”。
“申遗成功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继续加强对运河的保护责任会更重。”郑志利说,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大好事,提升了国家的文化遗产影响力,让运河文脉不断流。现在他们每月都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监测、巡查。
据了解,京杭大运河河北段是申遗的重要一环,迄今为止该段运河的流向与河道基本没变,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有力展示出北方运河的特色。
“申遗拯救了大运河。”长期关注大运河的媒体记者申晓飞说,去年他曾历时3个月走遍河北段,切实感受到运河文化的丰富。“但其流域长、横跨区域多,整体保护和研究不容易。”(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