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A股最迷你上市公司曝光员工共7人 市值约26亿元

富人理财转向信政合作信托 一周募集10亿元

  到底是投资房地产信托,还是信政合作类信托?投资者老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选择了一款项目为某发达海滨城市市政工程的信政合作类产品。

  这只产品不足9%的年收益率一度让老王犹豫再三,但还款来源是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当地政府出具的承诺函,这让他动了心。老王的逻辑是:“会有跑路的房地产老板,但肯定不会有跑路的地方政府。”

  正如老王一样,近期,一些投资者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心,转而把目光投向收益率较低的信政合作类信托。而一些信托公司基于同样原因,做出同样的选择。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信政合作类信托占比达9.17%,成为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一周募集10亿元

  老王是在上一只信托产品到期前半个月开始考虑新标的的。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绷,老板跑路等事件被媒体曝光,信托因此陷入兑付风险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这让老王颇为担忧——自己投资的上一只产品正是房地产信托;另外,投资的本息到手后,下一次还投资信托吗?

  这正是今年不少信托投资者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信托投资者出于对风险的担忧,在上一只产品本息到期后,明确表示暂时不会投资信托。

  而老王则最终选择了一只信政合作类信托产品。在他看来,有政府的背书,风险相对较小,即便收益率低点也能接受。同老王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在一个知名信托理财网络论坛中,政信合作产品已然成为热门话题。

  所谓政信合作信托,即信托公司与各级政府或其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合作开展的信托投融资业务,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领域,还款来源是地方财政收入、上级政府划拨收入、土地销售收入、政府偿债基金、政府回购等政府信用。

  一位信托系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理财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出于对房地产风险的担心,一些投资者开始选择政信合作类产品,“虽然收益率低点儿,但要好卖得多。”目前他们代销的一只政信合作类信托计划,募集几千万元规模的产品,最多只需要一天。另一家信托公司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他们公司发行的一只规模高达10亿元的政信合作产品,只用了一周就预约满了。而在去年末,同样规模的产品用一个月都没有募集齐。

  “既有项目、期限差异等因素,也与投资者担心房地产风险有关。”前述信托经理说:“现在政信合作类信托资金募集起来确实要比房地产信托容易一些,一些房地产信托有时根本募集不齐。”

  资金“避风港”?

  “大家都想规避风险。”前述信托系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近期他们公司代销的信托计划以信政合作类产品为主。

  普益信托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一周发行了15只基础设施类集合信托计划,成为发行数量最多的资金应用领域。所谓基础设施信托,其中绝大多数属政信合作类项目。

  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信政合作在信托11.7万亿元的总量中占比9.17%,规模高达1.08万亿元,而在去年底,这一数字分别为8.81%、0.96万亿元,也就是说,在今年一季度,信政合作信托规模增长了1200亿元。事实上,高达9.17%的占比,已成为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对此,某信托公司高管认为,一季度政信合作业务比例的高企,说明银行和信托都比较“重视”这一业务,因为前述数据的统计包括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而单一信托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房地产和政信合作是信托最为重要的两大业务,在今年房地产风险增大的前提下,信政合作的风险要小很多,一些信托公司自然会转向这个方向。毕竟,政府的税收是强制的,而且再融资能力较强。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已然出现。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一家过去以激进风格著称的信托公司,曾在去年暂停集合类信政合作业务,同时提高了房地产业务标准,但据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这家信托公司已经发行了51只基础产业集合信托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投资者普遍认同政信合作业务是“避风港”的观点。一位上海的理财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接触的投资者中,有不少人依旧看好房地产信托,但要求项目必须处于江浙沪区域的发达城市。

  信托投资策略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认为,信政合作类信托并非“万无一失”,投资者并不能把这类信托完全视为“避风港”,投资者还是要慎重选择。

  一家大型信托公司政信合作项目信托经理刘文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投资者选择信政合作类产品,首先要选择发行产品的信托公司,一般而言,大型信托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较强;其次,要关注融资方的信用评级;再次,要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一般而言选择一年、一年半的,尽量不要超过两年;最后,要回避某些高负债率的地方政府。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投资者要关注信托资金投向何种基础设施项目,是否符合当前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地方政府对融资方的支持情况,特别是要分清信托项目是企业信用还是政府信用。要关注信托产品风险控制手段,特别是增信手段是否有效,诸如抵质押率是否过高、是否容易变现,在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后,是否覆盖信托本金及收益,当地政府或者财政部门是否出具承诺函或者对信托资金偿付兜底。此外,要将目标项目与行业同类项目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对比,以确定项目收益是否合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