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說,只不過,由於政府的失能、失信,以至於喪失溝通的能力,加上台灣政黨政治普遍讓民眾失望,一種“只要我敢主張,又有什麼不可以”的情緒正不斷蔓延,台灣竟然出現了民主崩壞的徵兆。 這是民粹的危險,更是台灣民主的危機。這個危機與危險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就是“自以為代表人民”。不管是古代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只要人群社會出現利益的分化、社會階級階層的區別,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與需要,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會有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政策主張、不同的利害關係。即使在古代專制社會,這些不同的利益與政策都需要協調,不可能完全由皇帝或任何人說了算,到了當今人群利益分化更複雜、更細微的後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從另一個角度說,當今社會根本不存在鐵板一塊、利益想法完全一致的“人民”,以及“人民”與官府、政權的簡單對抗。 但是,幾場所謂公民運動下來,這種自居“人民代表”的現象日益嚴重,從事“公民運動”的人士,雖然高喊民主與公民意識的理念,卻往往忽視了其他利益、其他主張人群的聲音,並以人民代表的身分,不斷與政府進行對抗,卻少了進行利益協調、形成政策共識的過程與意願。 社評說,由這種心態出發,自然認定政府、以及反對自己主張的人群,都是保守派,是沒有“被啟蒙的”愚民,甚至是“政府的打手”、“人民的敵人”。另一方面,則片面認為政府已經全面喪失正當性,所以反抗政府的人可以採取任何手段,而維持秩序的一方則一定是獨裁、專制。反覆激盪之下,民粹情緒高漲,台灣也就突然出現了所謂的“革命形勢”了。 |
【 第1頁 第2頁 】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