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8日電/三月的太陽花學運,無疑已在海峽捲起波瀾,兩岸當局想必都會再度思考其相關政策。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就大陸來說,日前召開的一場大江論壇,就提出了相當有意義的反省。有些學者一方面對台灣感受不到大陸的善意而表示憂心,另一方面也感到不解,例如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祕書長楊立憲就說,“大陸做錯什麼?請告訴我們,我們願意改變。”也有些學者點出了兩岸交流的盲點,也就是忽略了部分台灣民眾的“恐中”因素,因此提出了四項建議,包括:(一)大陸與台灣庶民和台灣精英的交流要並重;(二)大陸不必等台灣通過服貿,可以單方面宣布先開放,政策先行,展現對台誠意;(三)大陸官方要直接面對台灣民意,將來兩岸互設辦事處後,駐台的大陸官員要定期向台灣民眾匯報大陸政策、惠台措施,減少間接傳播的誤差;(四)大陸要處理好台灣青年世代的問題,處理好台灣新世代的國家認同問題,台灣青年世代不僅是到大陸參訪旅遊,而應更深入設置專題和項目讓兩岸年輕人共組團隊研究,讓台灣年輕人理解、認識大陸。 這些學者的反思對兩岸關係發展而言,是正面的,值得肯定,但畢竟這是學者之言,我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日昨會見親民黨宋楚瑜主席的講話,更具有政策意涵,更值得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再度重申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並且提出了四不:“我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針政策是不會改變的,對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舉措也不會放棄的,我們對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努力真誠熱情也不會動搖的,我們遏制台獨分裂圖謀堅定意志也不會動搖的。”習總書記此時提出四不,顯然是對學運後大陸兩岸政策的一個定調,具有重要意義。 習總書記的“第一不”是大戰略,“第四不”是底線。和平發展是胡錦濤時代所確定的大方針,有其內外在的邏輯,這些都不會因為學運這個小波瀾而有所變化,因此,習總書記要再重申一次大陸對和平發展的堅持。大陸改革開放所引發的問題,一代比一代嚴重,習近平手上可謂一大堆燙手山芋,而且在國際上還有美國、東海、南海等問題,因此,兩岸和平發展最符合大陸的戰略利益。此一重申,既是說給台灣聽的,也是說給美國聽的,以免各方猜測大陸是否會改變對台的基本戰略。 習總書記的“第四不”則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底線,這是說給民進黨聽的。這句話的潛台詞很清楚,如果民進黨依舊堅持走台獨的路線,就沒有與大陸對話的空間與可能。如果把“第一不”和“第四不”擺在一起來看,“第四不”是“第一不”的前提,換言之,依大陸的邏輯,台獨與和平發展是不相容的。簡單地說,這“第一不”和“第四不”都是一種再保證(reassurance)的動作,以避免各方的誤判。 至於“第二不”和“第三不”,則是戰術作為,也是大陸在對台政策上需要調整的地方。前述大陸學者所提的建議,基本上是屬於這個範圍。如何在具體政策上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大陸的真誠熱情,才是大陸對台工作最大的考驗。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