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聚焦 >> 香港下水道为何不怕特大暴雨

香港下水道为何不怕特大暴雨

  据半壁江中文网报道 在连日的大暴雨袭击下,导致广东、湖南及江西等省份的52万多人受灾,1400间房屋倒塌,多个城市发生严重水浸情况,成了水城,如广东深圳市出现全市大范围严重水浸,城市排水系统遭到民众质疑。

  请读者注意,之所以会出现水浸情况,那是由于不少城市在追求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同时,不大注重修建、完善城市灾害防护系统,顾了“面子”,失了“里子”,才会发生灾害。

  不过,在香港,虽然也是连日遭大暴雨袭击,却没有发生严重水浸,更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少有读者知道,香港的地势比较复杂、高楼大厦密集、街道狭窄,加上又临海,一旦下大雨,海水容易倒灌进市区,香港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容易发生水浸的城市。

  香港过去经常发生水浸

  在过去,香港每逢暴雨都会出现大范围的水浸情况,不但严重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对香港的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香港政府通过推行“三出”措施,彻底改变了香港每逢暴雨就水浸。相信不少读者都会很好奇到底香港唱的是哪“三出”。实际上,这“三出”都是不复杂的举措。

  第一出,是“出钱”。为了防止继续出现大范围水浸,香港政府早在10多年前就展开“雨水排放系统整体计划”,计划总投资额超过220亿元(港元、下同)。

  请读者明白,当时香港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才2000多亿港元,香港政府愿意拿出10%的财政收入,来投资修建“雨水排放系统”,是非常大手笔的举措,十分舍得出钱。

  舍得花钱投资公共设施

  当然,雨水排放系统并没有让香港民众失望。系统通过兴建雨水排洪隧道、将雨水直接引流入大海等方式,以分流掉市区的30%雨水。同时,在特别容易发生水浸的区域,还特别修建蓄水池暂时保存雨水,之后再通过水泵将雨水排走。这个系统可以帮助香港市区抵御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降水量。

  不过,由于在特大暴雨下,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仅仅有靠谱的“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够,必须有第二出支援,那就是“出计划”。

  所谓“出计划”,那就是香港根据自身情况,并借鉴国际大都市的经验,制定《天灾应变计划》。该计划规定,天文台应及时通知渠务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警察总部指挥及控制中心、消防通讯中心和保安局等12个政府部门,未来将发出哪个级别的暴雨警告,相关政府部门则据此作出应变准备和行动。

  制定周详计划防范未然

  同时,香港渠务署设有一个紧急事故及暴风雨应变机构,协调全香港紧急的渠道和水道淤塞清理工作。此外,更设有电脑化的渠务投诉信息系统,处理大量的投诉和水浸报告,并及时向政府内部和市民发布消息。

  此外,按照计划,香港还设有遥测系统,现场实时监察主要河流及水道的水位,并将自动收集的资料,经由遥测系统不停地将资料送到监察中心。确保出现紧急情况之时,可以及时进行救援、疏散和开启洪泛庇护所,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除了上面两出外,要真正做到确保暴雨不会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工作,还需要有第三出,那就是“出人”。

  每当出现水浸情况,香港渠务署紧急控制中心便会激活,除了渠务署和合约承办商的人员,会24小时值班候命,随时准备疏通淤塞渠道和河道外,消防处、警务处、政府飞行服务队及民众安全服务队(民安队),还会调配大批救援人员和救护车, 以疏散和援救水浸灾民, 并为伤者进行急救及把他们送往医院。而且,这些救援资源会按渠务署发出的水浸警告,灵活调配至容易发生水浸的地区。

  对此,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在他的博客上透露,两年前香港曾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在4天的极端暴雨天气下,仅仅是渠务署就出动470多次清理渠道,排除水浸对民众带来的困扰。

  现代城市兼顾面子里子

  作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香港除了要“面子”,追求GDP,并修建大量高楼大厦外,同时更注重“里子”,通过修建现代化的防灾害系统,以将灾害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降到最小,以此成为里外兼顾、宜居的国际大都市。

  随着全球气候迅速变化,灾害未来会更加频繁出现,对此,全国各城市不能再只是追求GDP的增长速度,除了大力投资“面子”工程外,还要更加投资“里子”工程,只有“面子”、“里子”工程相结合,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现代化的城市,民众才能更加安居乐业。相信香港能做到的事,全国各城市也一样可以做到。(作者梁海明系香港财经评论员,着有《中国经济新政策与我们》)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