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热点追踪 >> 台县市长参选人母亲节塑好形象抢“妈妈票”

台媒许一个有意义的“经贸国是会议”

   新时社网(微博)5月11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行政院”日前公布“经贸国是会议”顾问小组名单,邀请20位社会各界贤达担任顾问小组成员,并将于近期召开预备会议。由于该会议不被公民团体所认同,且顾问小组成员的安排政治性质过于浓厚,外界普遍不看好这一会议能为台湾经济与未来发展,带来正面助益。我们认为主事者必须在顾问小组的代表性与议题的设定上,多下工夫,才能让“经贸国是会议”开得有意义且符合社会的期待。

   马英九所以决定召开“经贸国是会议”,乃是为了回应学生占领“立院”时要求举行“公民宪政会议”,及工商团体提出举办“国是会议”的呼吁。根据“行政院长”江宜桦的说法,现在民众最关切的议题是台湾未来经贸发展,而非“总统制”、“内阁制”,或“国会改革”、司法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说词虽然获得工商团体的支持,但是公民团体却认为尽管太阳花学运表面上仅涉及与中国大陆签署服贸协议,实则各界都清楚看出,当前“宪政”体制运作的缺陷,已经引发重大危机,任何改革会议的议程设定,不应该只局限在经贸层面。看来这项会议的筹备与召开,若无法融入民间团体的意见,可以预料开会的结果,恐怕将难以弥合社会的撕裂与对立现象,徒然沦为一场不具实益的“大拜拜”而已。

   日前国际知名媒体《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曾以“当风吹起时”为题,报导台北满城尽是不满群众,街头示威反映出台湾各界广泛对政治体制的幻灭,外人如此评论对我们是一大警惕。如今,太阳花学运中的干部与参与者,已经串连成立全新的行动组织“民主斗阵”,将在台湾各地举办论坛,期望唤起更多人对公共议题的关注,藉此落实“出关播种,遍地开花”的计划。这样的行动与论坛透过网路传播,势必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进而对“宪政”体制、政党制度、两岸关系、社会正义与基本人权等层面的改革提出具体要求,且可能透过“路过”、“占领”和群众动员等方式,对政府施压。对于公民社会的诉求,“政府”如果一直视而不见,则不久的将来,恐不免将陷入《经济学人》所形容“未来台湾许多事情得在街头决定”的体制崩坏困境。

   回顾过往,台湾曾经藉由“国是会议”、经续会、经发会等的召开,针对各个阶段面临的重大困难,邀请相关领域的代表及专家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朝野携手共度难关。这次“经贸国是会议”的筹备若能参考以往经验,诚心邀请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团体领袖提出建言,经综合整理后化为具体政策并落实执行,则劳师动众的结果才能真正创造实益。我们担心的是主办单位事先作好结论,开会只是找一群名人背书而已。

   顾问小组名单纳入前“林信义与前”经建会主委”何美玥等民进党执政时期官员,明显是基于朝野平衡的考量。他们两位在任时表现都非常杰出,颇受工商界肯定,这次邀请他们参与,应该虚心接纳他们所提意见,展现政府诚意,而不要把他们当作花瓶而已。

   在议题设定方面,如何务实面对与解决当前台湾发展的重大问题,将是决定会议是否有意义的关键。对此,目前“行政院已”经提出“台湾如何面对国际间区域经贸整合的趋势”、“台湾加入区域经贸整合的具体做法与挑战”和“两岸政策与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三大议题,惟事实上,朝野与民间团体本来都已认同台湾加入TPP及RCEP是台湾避免被边缘化的重要策略,问题在于台湾如何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多轨并进”地参与TPP及RCEP?如何为参与国际经贸建构良好的体制环境与因应自由化的竞争能力?这些课题,都应深度探讨,寻求善策。

   从太阳花学运中,可以看出台湾对两岸经贸交流的幅度和速度,经贸开放对大陆劳工来台、投资移民、对中小企业与经贸利益的分配,以及对“国家安全”可能造成的冲击等,存在重大歧见。此外,民间团体对于经由中国大陆加入TPP及RCEP也充满疑虑,加上台湾产业竞争力丧失、投资意愿与经济动能不足,导致台湾年轻人和一般民众对于台湾未来缺乏安全感及方向感;凡此种种,都是议题设定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们深切期盼,“政府”既然花费许多人力、物力举办“经贸国是会议”,就要敞开心胸、听取各界意见,也应本着开放协商的态度,凝聚社会最大共识,并将决议转化为政策切实贯彻执行。过去这些年马“政府”在扩大两岸经贸交流之外,未见推出其他开创性财经政策,带领台湾产业转型,因应国际激烈竞争,此项议题尤应深入探讨,不能再漠然以对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