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1日报道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5月3日一期刊文称,在中国,税收以外的政府收入被称为“非税收入”。围绕其操作方式,北京现在正掀起一场大讨论。原因是非税收入的量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文章说,非税收入还不能等同于日本财政的“其他收入”。在中国的财政中,个人所得税所占比例极低,并且不存在继承税,这点与日本存在很大差异。非税收入也一样,它反映了两国制度上的差异。那么,中国的非税收入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根据《中国经营报》3月24日的报道,其主要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等。
文章称,对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来说,应该非常关注被以何种名义收费。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一些进出口企业反映,有些大小收费项目多达1000多项。具体而言,国家和中央有关的基金类收费项目有30项,行政事业项收费项目有197项。这些信息来自于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周联清在两会期间提交的资料。
2013年的非税收入合计达18646亿元。其中,中央非税收入3540亿元,增长22.9%;地方非税收入15106亿元,增长9.8%。两者的增幅均高于GDP增长率。
文章称,先不说这些金额在中国引发了多大讨论,问题是征收这些费用的依据非常模糊。
一位中国报纸的记者说,“地方政府获得的非税收入,反映了各自地方的特色。因此,全国性统计中,缺乏具体的费用征收项目”。简单说的话,就是地方政府通过私设的项目,从民间企业那里征收了大量依据不明的费用。
从非税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问题几乎主要来自地方。日本某地方自治体曾在中国某个城市设立联络办公室。当时负责筹建的人苦笑道,“虽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各路政府机构纷纷前来,征收各种各样的‘费用’”。
文章说,中央最近几年已开始担忧这种事态,要求地方政府制定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但至今仍未看到地方在非税收入透明化方面的努力。不仅如此,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依赖程度还在逐年提高。海南省2013年的非税收入已经超过了税收收入(为1.1倍)。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率由2010年的15.8%上升至2013年18.5%。
文章称,如果“非税收入”在地方财政中占据中心地位,如同地方债务的不透明一样,只能是地方基础脆弱的又一明证。
文章称,最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尚还过得去,但二三线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的房地产已经开始显露不好的兆头。对于此前一直依赖房地产收入来支撑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今后的依靠将变为非税收入。这或许并非只是一个笑话。(编译/张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