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微博)4月3日讯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陈先才3日在台湾《旺报》撰文,原题《反服贸 一个大陆学者的观察》,全文摘编如下:
当前,台湾社会内部爆发的服贸冲突事件,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部分民众对《两岸服贸协议》的抵制情绪之爆发,然事实并非如此,服贸冲突绝非单一因素所引发,而是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矛盾的总爆发,服贸议题只是引爆这些冲突的导火线而已。服贸冲突的背后不但与朝野政治角逐、政党选举盘算、经济发展道路、社会问题蔓延等密切相关,更是与“独派”势力强力反扑、试图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之图谋脱不了干系。
服贸冲突对两岸关系的最大启示有二,一是台湾社会仍然有强烈的“反中”情绪。尽管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激进“台独”势力总体上也呈下滑态势,但台湾社会仍然有“恐中”、“反中”的氛围存在,这是必须要面对的客观事实。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注定是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线式上升,其根源还在于“台独”势力的阻挠。虽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到了台湾主流民意的支持,但台湾社会仍然有一些阻碍性力量存在。因此,两岸关系发展越顺利,就越需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台湾的服贸冲突,会不会影响到大陆对台政策呢?笔者以为,从现阶段来看,服贸冲突目前还不至于影响到大陆的对台政策,但大陆当然会高度关注台湾社会的“反服贸”运动的发展状况。
一则是台湾内部在服贸冲突的情势,总体上还可控制,尽管其发展演变还需要持续观察,但在总体情势可控下,大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目标不会改变。当前“反服贸”声势虽然不小,但随着台湾社会更多理性声音的出现,包括反反服贸声音的出来,客观也牵制了“反服贸”之效应发酵。
二则是透过服贸冲突之过程,台湾多数民众对服贸议题将经历一个由不熟悉、一知半解、逐渐熟悉,到准确了解的阶段,这本身有助于民众对服贸议题的重新反思,不但使部分“反服贸”论述站不住脚,暴露原形,更会促使民众开始理性而非情绪性对待两岸经济合作问题。
三则是两岸经济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反服贸”人士完全从意识形态及政治思维来看待服贸,当然不足取。对于大陆而言,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为台湾经济走出困境,不但是两岸的共识,也是中国大陆的政策宣示,大陆当前不太可能因台湾内部爆发“反服贸”冲突而改变其两岸政策。同时,当前的服贸冲突在性质上属于台湾内部事务,大陆当然不会介入其中。
客观而论,如果服贸在台湾内部久拖不决,长期无法通过,则自然会影响到后续的《两岸货贸协议》等的签署与落实,这对于两岸经济合作特别是台湾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与韩国自贸区协商谈判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势下,如果服贸等两岸合作协议不能尽速过关,则对于台湾服贸等产业在大陆布局及发展将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经济不但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础,而且也仍然是两岸合作的重点所在,两岸经济合作也符合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根本利益。对于中国大陆而言,任何两岸政策只要符合台湾绝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大陆都有意愿去推动,去落实。
当然,其前提是台湾方面也应予以配合,唯有如此,两岸经济合作的实际成效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也才能让更多的台湾民众感受到两岸合作的实际利益,提升民众参与两岸合作的动力和意愿,从而使歪曲和污蔑两岸经济合作的不实宣传不攻自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