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一个大胆的提问IMF改革能否避开美国

沪港通将是影响未来新股重要因素

  广证恒生策略分析师 张广文

  4月,新股发行与上市受到新股配套细则修改的影响,预计暂时较难在近期推出。由于当前新股IPO重启的主要条件之一是新股配套细则发布,但在前期三个配套文件下发后,业内意见较多,证券协会需结合反馈意见修改细则,因此判断4月下旬新股发行才可能会有眉目,5月新股才可能发行。

  其中,在新股配套细则中最重要的一条,是3月21日证监会发布的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网下投资者的证券账户必须有不低于1000万元股票市值。为了落实这一新股发行修改措施,沪深两地交易所都要做出适应性改造和推迟测试,这也从技术上延迟了新股发行时间。

  未来上交所新股上市数量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在连续16周没有新增初审企业进入首次公开发行名单的同时,近期有3家企业被终止审查。目前,仍有约682家新股企业排队等待IPO,其中上交所主板排队企业大幅增至169家,深交所中小板有281家、创业板有232家。判断上交所新股发行上市数量和比例在未来将明显提高。预计与近期证监会提出按照IPO企业家数均衡沪深市场的准则有关,这说明将有较多排队拟发行企业要更改深交所转投上交所。

  而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板和创业板、中小板的定位目前还比较模糊,但因沪市久未有新兴产业公司发行上市,预计在开板初期受到市场资金追捧的概率较大。当然,预计在沪市上市新股的溢价水平或不如创业板高。

  沪港通将影响未来新股发行和估值

  如果上海战略新兴产业板能实现开板,除了中小板、创业板对其估值有较大影响外,预计未来在沪港通机制下,香港证券市场的中小市值股票及创业板公司的估值,也将是另外一个中长期影响的主要因素。

  4月10日,证监会正式批准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内容为上交所和港交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预计该规定将打通沪港两地证券市场,为两地投资者增加更多投资选择,使两地市场形成互补优势。由于开通初期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分别约占当前两地市场15%成交额,预计初期将明显利好两地低估值蓝筹股上涨,特别是上证180、上证380成份股和A+H股中的低估值蓝筹。判断未来港股受益程度将大于A股,预计国内机构投资者或将考虑对港股大中型指数成份股的低估值品种进行积极配置。预计短期内A+H股中折价较大的水泥、保险、银行、证券、铁路等低估值绩优蓝筹股有较好交易机会。

  预计试点运作成熟后,两地市场将有望放开更多投资范围,A股市场中小市值股票将受到股价和估值的双重冲击和压力。从沪港两地估值水平和盈利水平来看,A股市场的中小市值股票估值明显偏高。其中,创业板的估值水平明显过高,但盈利能力却处于两地市场各板块的中下游。预计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估值溢价水平将逐步消失,特别是在香港市场绩优的中型公司及整体折价交易的创业板公司偏低估值影响下,其估值回落风险将可能更大,需提前谨慎和回避这一系统性风险产生。

  从行业对比角度来看,预计未来国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考虑增加对香港市场的下游消费行业增加配置,如信息技术、非银行金融、医药保健、非日常消费品(如文化娱乐、传媒等)、新能源等行业。而未来大多数上市新股所处行业都将集中在此,因此预计国内中小市值股票和香港证券市场的估值水平将逐步趋于相近。

  当前,由于国内A股市场行业比例失衡明显,国内基金机构在资产配置上配置的制造业和金融业占比过大,导致整体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整体回报率受到影响。预计随着沪港通开启,国内机构投资者将会考虑更合理的行业配置,因此有较大可能会在行业配置上进行调整,大幅增加香港证券市场的中小市值配置和新兴产业配置,让配置组合回报率有望逐步提高。预计这一改变,将使A股市场的中小市值股票和次新股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同时,也使未来的新股定价将更趋于合理。

  由此,判断投资者短期关注两地A+H股折价收窄带来的交易机会,中期留意香港证券市场大中型指数成份股中的下游消费行业和新兴高科技产业绩优蓝筹的配置需求增加的机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