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波幅,由此前的1%扩大至2%,由于央行这一举措是在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后宣布的,很快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那么,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到底体现了央行何种态度,人民币阶段性贬值是否结束,人民币双向波动时代是否来临,未来热钱进出会否受到影响,外贸企业如何应对等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3月15日,央行时隔两年再次扩大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波幅。
尽管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依然显得谨慎,但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并未强调继续参考一篮子货币作为人民币定价的要点。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而增加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汇改最关键的部分。”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
汇改谨慎推进
199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4月扩大至1%,3月17日起,这一波动幅度区间将再次扩大到2%。
此前,市场人士预期央行可能将波动幅度一次性扩大到2.5%或3%。本次从1%扩大至2%的幅度,再次表明了央行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谨慎态度。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再次扩大幅度是一种渐进的改革安排,是稳妥的。“同时,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充分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适应能力,有步骤地推进,调整幅度在各类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总体来看,此次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2%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
宗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机制并不是指波动幅度越宽越市场化。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有序波动,应该是走势比较平稳,同时人民币双向波动较为合理。
自2005年7月我国实行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进入2014年,人民币呈现出双向变动趋势。近期,人民币出现明显的贬值走势,这被认为是给人民币扩大波动区间做了铺垫。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改革最为关键的部分,而增加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汇改最关键的部分。但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也会有问题,因为我国货币市场是一个有形的市场,有固定的交易时间,一种极端的情况下,如果波动幅度突然放开过大,会给市场交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宗良表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