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中,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在某些領域已經超乎想像。今後要推動眼光向內,在改革、公平、民生等方面狠下功夫。法治是一個社會公平和諧的前提和基石。要維持經濟與社會各層次的良性運轉,形成良性迴圈,則必須強力保證法治的嚴肅性和徹底落實,推動全社會盡可能走出和剔除“潛規則”。如果各類企業創業環境不佳,公務員等崗位遭遇熱捧,也說明社會普遍心態求穩、不願意創業創新,社會薪酬標準和社會保障體系欠普及、欠公平。必須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而教育公平、官員選拔公平、市場競爭公平、合法產權維護等方面極其重要。推動法治公平、社會清明、社會積極的最好管道和捷徑,是推動吏治的法治與公平,這也就是“治國先治吏”。 在社會道德與精氣神方面,要以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意志和氣魄,打造銳意改革的進取之氣,發揚優點和優勢,正視不足和缺點,突破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社會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以及外交體制、國防體制中的不足。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有夢想、有理想,要樹立和塑造一種昂揚向上、團結平等、積極活潑的民族生氣,打造國家的根、民族的魂,樹立社會正氣、剔除和抵制歪風邪氣。而在這些方面,公務階層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仍然是首先的,是極其重要的。 伴隨中國的發展體積和層次不斷躍升,維護國家戰略安全、領土領海完整等重任會變得越來越突出。在國內外互動統籌方面,必須協調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的關係,推動兩者保持動態的平衡,根據內外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兼顧當前和長遠戰略,切忌顧此失彼、畏首畏尾,切忌形而上學和墨守陳規。在推動亞洲“區域合作”以及“一體化”方面,在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大圖們倡議、東盟、東盟加中日韓、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的互動聯繫方面,一定要精打細算、量力而行、講求互利共贏。要注重實實在在的國家利益,切忌單方面不計成本的付出和面子工程、形式主義。 |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