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中国改革需强有力领导人

加藤锐观察2014年两会后的中国什么样?

  3月13日全国人大会议闭幕,意味着2014年中国“两会”落幕。这是本人两会观察专栏最后一篇,我就与读者朋友们分享3点此刻的感受。

  今年两会有些不寻常。昆明砍杀、马航失联这两个与中国公民、社会紧密相关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纽约发生了曼哈顿爆炸事件,也占了中国媒体的重要位置。

  看到154名中国人乘坐在失联了的马航飞机的消息后我想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是好事,走出去和引进来也能够促进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繁荣,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不确定增加、流动、以及渗透。那么,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很难100%完全掌握世界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中国人的动态和信息。这些不断流动的中国人之一举一动必然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形象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的。

  假设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某角落被捕,因为中国是大国,人们都在关注其动态,还往往带着有色眼镜(甚至有不少人等着它出事),这消息一下子通过媒体报道和互联网传播流传到世界各地,事情的严重性动不动就升级到国家形象的高度了。

  中国领导人正在面对的管辖经度和纬度维度,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而务必要面对“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现实(当然,这不仅是中国,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任何国家政府都要面对全球规模的不确定要素),这一局势对中共意味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前面的路将不好走。

  这是我观察2014年中国两会过程中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我觉得,习总很强大,很强势。这段时间以来,他通过中共建党以来前所未有的反腐斗争“整党”,巩固自身的权力。说打老虎,打的也够狠的,两会接近尾声,时代进入“后2014两会”的此刻,我们或许看到反腐斗争和整党运动的一个高峰(我不知道这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还是这两个都不是)。

  我感兴趣的是,习总接下来怎么用通过反腐与整党得来的巩固权力。倘若对他来说打倒腐败、肃清政争、巩固权威本身就是目的,那不需要太多讨论了,习总已经做得很好了。在我看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在当前世界大国政治上是数一数二的有权力的政治家。不过,值得期望的还是下一步,即怎么用权力的问题。

  世人自然地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正确用权力,即推动改革。此时此刻,首先要讨论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之所以加了“体制”两个字,是因为倘若当今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光靠“放钱式的增长”与“打压式的稳定”是不充分的,甚至背道而驰,必须从制度建设或创新的角度构建新的决策环境。

  从2013年三中全会到2014年两会,中共党中央在经济、金融、贸易、城管等牵涉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强调了市场化、自由化、民营化的重要性。这三点应该是大势所趋,成为中共领导人推动改革的大方向,而绝不动摇和逆流。如果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与他的同事们有机合作,用自己所掌握和巩固的权力促进同事们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动力,而非相反,我想,2014两会后的中国改革进程将是有希望的。

  我发现,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三位常委分别在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人大工作报告(3月9日)、政协工作报告(3月2日)上最后一句话都是一样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可见,中共领导班子是高度配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意识形态。那么,从改革有力、有机、有序推进的角度看,我认为,习总对同事们具体负责的领域的高度配合也同样重要而关键,尤其对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政策。

  最后说说第三点感受。

  现在,我手里有一本小说,名叫《盛世:中国,2013年》(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作者陈冠中先生在书中提出了《新盛世主义的十项国策献言》。它们分别是;

  ·一党领导的民主专政

  ·稳定第一的依法治国

  ·执政为民的威权政府

  ·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

  ·央企主导的公平竞争

  ·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

  ·以我为主的和谐外交

  ·单民族主权的多族群共和

  ·后西方后普世的主体思想

  ·中华文明举世无双的民族复兴

  如今,我好奇在习近平眼里这十项意味着什么:底线、目标、还是梦想……

  (作者 加藤嘉一为旅美的日本学者、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