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顾海良新型智库建设与思想力量彰显

港媒李总记者会未谈大老虎很正常 冀望者一厢情愿

  上周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闭幕,总理记者会更掀起高潮,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纵论国是,直面难题,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信念坚定,态度平实。“改革总理”、“法治总理”、“民生总理”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干练自信、务实开放、平和幽默的“克强风格”跃然纸上,备受好评。通过李总生动详实的答问,观察中国未来政策走向,一个戮力全面深化改革,同心走向法治、富强、文明的发展中和平大国形象,亦更多更好地为环球所认识,得到海内外的认同和赞赏。

  可网上网下铺天盖地的评头品足之中,亦非全然是一片赞扬,亦有不满足,甚至微词之处,最为集中的一点,就是人们满心期待、翘首以盼的“打大老虎”问题,在记者会上,李总并没有如同坊间传得活灵活现、确凿无疑、板上锭钉的那样,直接给出众所等待的答案。剧情反转,未能从心所愿地推向高潮,免不了让人感到遗憾泄气和不爽。

  但是,只要你静心客观地想一想,且不说“大老虎”的调查到底到了哪个阶段,是不是真已到了揭盅之时机,还是外界未知之数;而且,从程序上看,既然中国以法治国家作为自我期许,对一宗或若干宗正在调查中的案件,这时候怎麽可能要求政府首脑在记者会上直接畅谈呢?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有违司法程序的正义,与司法公正的精神不符,有干扰司法之嫌?何况,在分工上,按照中国的党纪国法,对贪腐行为,违反中共党纪的自有纪委来依纪追究,触犯法律的则有公检法机构来依法查处,那麽公布查处过程和结果,自然也应该是纪委和政法部门的事,其他部门和人士怎麽能越俎代庖?其实,冀望李总在记者会上直接揭晓“打大老虎”的谜底,实在是一厢情愿、期望过高,与法律精神有悖,与中国法治国家的形象不符。外界不应一方面希望中国严格依法办事,真正建成法治国家;另一方面又要求政府做法无授权“权力清单”以外的事吧。

  虽然记者会上李总没有直接具体谈及“打大老虎”,但却清楚表达了政府对反腐肃贪倡廉的决心。对有记者提出中国反腐会不会是一阵风的担心,他表示,中国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强调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严肃查处、惩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充分展示了非常坚定和坚决的反腐态度,毋庸置疑。画公仔都画出肠了,这何尝不是对“打大老虎”的另一种答覆呢!

  李克强强调,腐败是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他指出,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让权力寻租行为、让腐败现象无藏身之地。回首过去一年多,新届政府履职以来,反腐不是停留在口号和宣示上,而是采取了一措施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的措施,全力用制度和监督将权力涂上防腐剂,让其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只能为公,不能私用,处处贯穿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法治思维。其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得到国人由衷的肯定。

  所以说,李总记者会未谈“大老虎”很正常,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不值得大惊小怪,无端进行过度解读,更无须作毫无依据的任意揣测和演绎。如果硬要说其中有什麽深意的话,那就是正正体现了对法治的尊重,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在这个意义上言,应给的是点赞而非遗憾——这点,相信“你懂的”!

  其实,观察新时代的中国,应抛弃老皇历,摘掉旧眼镜,不要总是期待出人意表的戏剧性冲突故事频频上演,惟有换上法治、文明、现代的眼光与视角,才能得出关于中国的客观正确结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