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陶瓷承载“丝路文化”走向国际

剪纸、编中国结 走进大学课堂

一张红纸,经过冯元平老师的三剪两剪,就变成了一个人物肖像,惟妙惟肖的。在沈阳农业大学的课堂上,剪纸课走进了大学课堂,大学生们唤起了儿时的回忆,可大多数学生们早就把剪纸的技巧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奶奶逢年过节都会剪窗花、编风铃、串同心结,现在年龄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我也没有学会,感觉都失传了,太可惜了。”沈阳农业大学大一学生小陆刚入学时就加入了学校的民间艺术社团,希望能多学点“手艺”。现在中国民间工艺,尤其是编中国结、剪纸、捏面人等手工艺品慢慢都 ...

一张红纸,经过冯元平老师的三剪两剪,就变成了一个人物肖像,惟妙惟肖的。

在沈阳农业大学的课堂上,剪纸课走进了大学课堂,大学生们唤起了儿时的回忆,可大多数学生们早就把剪纸的技巧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我奶奶逢年过节都会剪窗花、编风铃、串同心结,现在年龄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我也没有学会,感觉都失传了,太可惜了。”沈阳农业大学大一学生小陆刚入学时就加入了学校的民间艺术社团,希望能多学点“手艺”。

现在中国民间工艺,尤其是编中国结、剪纸、捏面人等手工艺品慢慢都走进了大学课堂,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都在校园内开始了民俗手工课,大学生们在网站下载制作手工艺品的视频,再手把手地相互教学,还有一些大学生会邀请老师走进课堂,表演剪纸、编绳、捏面人等。

沈阳农业大学大二学生王岩峰表示,为了不让这些民间艺术瑰宝失传了,他们邀请了辽宁省剪纸学会常务秘书长冯元平老师走进大学课堂为学生们现场表演剪纸艺术,课堂上很多大学生还自带剪刀和彩纸,跟着冯老师学艺,很多同学在课堂就剪出了小动物、玫瑰花等图案,感觉这比记住100个单词还开心,今后还会邀请更多的民间艺人老师走进大学课堂。。

辽宁大学周老师介绍,中国民间手工艺术源远流长,尤其是近几年更受到国家的重视保护,不过从传承人的年龄分布来看,极容易出现“空挡”,而且知识不局限于书本,建议大学校园里不仅要开始此类的理论课程,更要提升大学生手动能力。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