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妖精洞《文殊般若经》刻经
位于峄山山阳半腰“妖精洞”西侧之乌龙石上。“妖精洞”3字系明万历年间邹县知县王自谨题写,因该刻经在此洞口附近而名之。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修《邹县续志·金石志》有著录。。经文镌刻在陡立的摩崖石壁上,面东而立,倾向92°,垂直俯倾25°。刻面高3.80米,宽2.65米,面积为10.6平方米。经文8行,行14字,字径17~23厘米。隶书。刻经下部石面成片风化剥落,已残毁23字,尚可辨认的有75字。
“妖精洞”刻经右上部为经主题款:“斛(chú)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珎(zhēn)陀”。董显系经主,且系“邑”人——是时邹县当地有一定身份的人。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认为:斛律太保者,斛律光之子斛律武都也。据《北齐书·斛律金传》载,北齐武平三年(572年)七月,后主高纬以谋反罪诛杀权倾朝野的斛律光,光子斛律武都时任太子太保,武平元年为兖州刺史,亦于兖州任上被斩。董珎陀于峄山刻经中自称斛律太保家客,此刻经虽无年号,但是据此推测,刻经时间当在武平三年(572年)七月其主被斩之前,抑或与五华峰刻经系同年所为。刻经文字以隶书为主,兼有楷篆意味,结体严谨,雄浑简静,端庄古秀,乃北齐佛教刻经之上品。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