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时社评 > 浏览文章

社评/加强中医药服务 提升市民幸福感

作者: 日期:2023年09月13日

  香港疫后全面复常,发展进入快车道,政府的服务也要因应变化而不断调整优化。以中医门诊为例,全港18个政府中医诊所几乎天天“迫爆”,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既与市民传统“重西轻中”观念的改变、疫后康复需求大增有关,也与社区中医服务资源投入的不足大有关系。因应新形势,特区政府应加快制定中医药发展蓝图,从制度机制入手,完善基层医疗服务,强化中医药在本港医疗系统的比重,有效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过去三年多来,香港市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和需求度不断提升。根据医管局资料,2022年,18间政府中医门诊提供了超过150万人次服务,较2018年增加近三成。尽管去年施政报告提及,将相关服务名额提升至80万个,但仍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今年四月份,民建联公布一项调查,显示逾八成受访市民希望中医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及普及。

  为什么中医药服务需求上升得如此之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三年疫情改变了许多人对中医药的传统观念,中医药在抗病毒、缓解症状以及病后康复等方面的疗效和作用,在大量人口中得到了临床验证,一些以往带有偏见的市民,也都予以高度认可。此外,香港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资源严重不足,患者往往要轮候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就诊,许多市民于是选择更便利的中医门诊,以求尽快得到治疗。

  中医药服务需求在上升,这是一个整体趋势,但现实情况却未能令人满意。这与政府资源投入的不足有关,例如全港仅18个政府中医诊所,接待量有限;同时也与现有政策不足分不开,例如缺乏完善的中医师薪酬架构,中医师的待遇无法与西医相比,也不如护士,难以吸引人才。前者涉及诊所数量的问题,后者涉及人才培养的政策,根本而言,则是强化中医药在医疗系统比重的制度性问题。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从1999年《中医药条例》通过,到2001年施政报告提出18区设中医门诊、2017年落实兴建中医医院,到2018年确立将中医药定位为本港医疗系统的重要部分。而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任后,更推出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设立中医药发展专员、强化医务卫生局中医药处的职能、增加政府资助中医药门诊服务名额、常规化和扩展中西医协作服务,以及制订中医药发展蓝图等。预计首间中医医院将于2025年落成。事实上,如今市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认可上升,也是政府不断推动之下的结果。

  满足市民的迫切需求,不断排解民生忧难,是政府的责任义务。从香港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及完善香港医疗系统的要求出发,特区政府应加快制定中医药发展蓝图,尤其要强化三方面工作:一是增加中医诊所的数量和服务名额,提升在基层公共医疗服务中所占的比例;二是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以及中药标准检测的制度机制,发展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三是提升中医药在香港整体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来看待,为中医药在全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医药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港人的切身福祉,也关系到香港未来的整体发展,这需要特区政府以更宏观的视野、更积极的举措推动落实,坚持不懈,力争在未来几年内有更大变化。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植树活动
青海热贡:寻找信仰的力
多彩贵州,行摄黔东南(
海上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