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岸 > 浏览文章

余光中病逝 两岸民众缅怀

作者: 日期:2023年06月04日

  台湾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诗人余光中(图)14日上午10时多病逝。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着有新诗、散文、评论、翻译、编辑等,多篇作品选入两岸三地大学、中学教科书,定居高雄。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档案照片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的作家余光中病逝高雄。他的诗文作品广泛为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多篇诗作更屡经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1989年获文艺奖新诗奖,2014年获第34届台行政院文化奖。他获颁行政院文化奖时表示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诗文收录两岸三地教科书

  余光中早年因战祸颠沛流离,却无碍他在文坛崭露锋芒,1949年转学到厦门大学,至来年5月来台湾之间的短短十日就发表了6、7首诗作、7篇评论和2篇译文,展露不凡文学才情。

  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

   诗文作品广泛为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如《乡愁》、《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多篇诗作更屡经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余光中还先后主持多种文学刊物、文学奖,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在华文世界已出版著作近百种,成为当代华文世界经典作家之一,对台湾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

  梁实秋曾评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评论家张瑞芬曾说:谈到台湾现代主义时期的散文,余光中和他的《逍遥游》诸作最被推为代表。显见余光中散文在1960年代现代主义盛行时期的重要性。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透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着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

  网友重温乡愁诗意

  许多网友最怀念的就是他的诗作《乡愁》。

  发布此消息的北京青年报微博,仅一小时就累积近3万则网友留言。许多媒体也纷纷刊登过去余光中演讲或受访的内容。

  也有网友表示,因为读过余光中的诗,觉得跟他离得很近,对于他过世的消息特别有感触。

  21岁时,他在台湾写下了《乡愁》。诗中形容人生不同阶段里,乡愁分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

  《华西都市报》曾报导,余光中2010年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演讲时说,自己只用了20分钟就写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在这20分钟之前,我的乡愁之情已经有20多年了。

  根据《中华儿女》杂志,余光中为众人所知,最早是因为四川诗人流沙河的推介。86岁的流沙河是《星星》诗刊的编辑和创始人之一,和余光中年少时是好友。

  1980年代是全民读诗的诗歌兴盛期,《星星》每月发行量有20万份。流沙河在1982年介绍了余光中以乡愁为主题的现代诗,10年之后,余光中1992年首次回大陆访问时,他已经广为人知。

  今年8月,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等单位发起百年新诗贡献奖,余光中被评选为5名创作成就奖得主之一。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行摄新疆【和田玉石节
潘家十三院
5.12震中
罗城古镇+自贡灯会+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