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浏览文章

“非遗”融入新时尚 广西神秘毛南族“族宝”走出国门

作者: 日期:2022年10月23日

“非遗”融入新时尚广西神秘毛南族“族宝”走出国门 非遗传承人谭素娟在编织花竹帽。 王以照 摄

  中新网河池10月23日电 题:“非遗”融入新时尚 广西神秘毛南族“族宝”走出国门

  作者 陈秋霞 林艳华

  秋日暖阳,透过窗户照进工作室,谭素娟和女儿覃敏正抓紧完成订单。只见她们旋转帽架,手指灵活地在薄如绢、细如线的柔软篾丝中来回“飞舞”,一顶顶精美的花竹帽渐次成形。

  花竹帽,毛南语叫“顶卡花”,是青年男女定情信物,象征幸福吉祥,更是毛南族人世代良俗文化的标志,被誉为毛南族“族宝”。

覃敏(左)和母亲(中)在编织花竹帽。 王以照 摄 覃敏(左)和母亲(中)在编织花竹帽。 王以照 摄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谭素娟是该项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前,毛南族小伙都很手巧,他们遇上心爱的姑娘,就亲手编织一顶花竹帽送给对方作为定情信物。而毛南族的姑娘出嫁时,家人也会将花竹帽作为嫁妆。”谭素娟介绍,花竹帽取材当地特产的金竹和墨竹,所使用的篾片薄如纸,篾丝细如线,造型是铜鼓与圆锥的巧妙组合。

  谭素娟所在的广西河池环江县,是毛南族世居发祥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是中国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包括顶卡花、傩面舞、“肥套”(还愿、祈福等仪式活动)等环江毛南族文化,因其神秘性、民族性、原生态与唯一性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为花竹帽半成品。 王以照 摄 图为花竹帽半成品。 王以照 摄

  由于编织工艺复杂,又是爱情信物,花竹帽显得十分珍贵,毛南族妇女更是以戴上一顶花竹帽为自豪。然而,花竹帽编织技艺没有文字记录与图片记载,全靠老工艺匠人口口相传与示范编织,这项古老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

  为了挽救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20世纪90年代,谭素娟在丈夫的鼓励下,放弃原来的工作,师从老手艺人谭顺美,走上花竹帽编织技艺传承之路。

  “抬四压四,抬二压四,抬四压二……”谭素娟把编织公式写在黑板上,供学生们学习。谭素娟介绍,制作一顶花竹帽需要经过选竹制篾、剖丝、结型、织帽编花、填衬、勒边、刷油等几十道工序,耗时几天。

  “花竹帽是我们毛南族的文化符号,希望更多的人能跟我学这门手艺,让它能传承发扬。”谭素娟积极带着花竹帽走进校园开展传习活动,还成立工作室,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艺人和传承者。

工匠正在编织花竹帽。 王以照 摄 工匠正在编织花竹帽。 王以照 摄

  覃敏从小看着母亲编织花竹帽长大,如今接棒成为花竹帽编织技艺第六代传承人。“85后”的覃敏和母亲一起合力创新,将年轻人喜欢的花纹、颜色、字样融入创作中,使花竹帽更加时尚漂亮,还把花竹帽元素融入壁灯、手提包、抱枕等实用物品中,受到消费者青睐。

  “让年轻人喜欢花竹帽,主动推介花竹帽,这门传统技艺才能‘活’起来,传下去。”覃敏说。

  多年来,谭素娟应邀参加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屡获大奖。覃敏跟随母亲踏足全国多地,向观众推介花竹帽,讲述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独特文化内涵。

谭素娟母女二人合力创新了古老的花竹帽编织技艺,将年轻人喜欢的花纹、颜色融入到创作中。 王以照 摄 谭素娟母女二人合力创新了古老的花竹帽编织技艺,将年轻人喜欢的花纹、颜色融入到创作中。 王以照 摄

  据介绍,环江县近年建立毛南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毛南族花竹帽传习馆和工艺陈列馆,积极鼓励毛南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发展,还在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上做了有效尝试。该县依托“世遗环江·神秘毛南”主题,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让古老而神秘的毛南族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环江县毛南音韵艺术团相继到美国、德国、泰国、越南等国家进行展演,使毛南文化之花在世界大舞台绚丽绽放。

  如今,花竹帽已走出国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完)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孝义市三皇庙
指挥的乐趣
海南琼中三月三
印尼*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