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支教助学 > 浏览文章

让青春在支教中绽放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
开栏的话
中南海连着最基层,人民领袖和人民群众心贴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基层干部群众回信。一封封回信,饱含深情、字字暖心、催人奋进,体现着心心相印的人民情怀,蕴含着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表达着对奋进新时代的殷切希望。从脱贫攻坚,到志愿服务;从大学校园,到民营企业;从祖国边疆,到创新一线中南海的飞鸿,激发着上下一心的奋斗精神、鼓舞着建功立业的热情干劲。这既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也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这是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的殷殷嘱托,现在,这已成为服务队员们的自觉坚守和行动指南。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指导老师徐本禹告诉记者,6年前,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扎根深山支教10年的体会时,有人提议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信汇报汇报。没想到,总书记百忙中回信,勉励同学们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书记回信给我们增添了勇毅笃行的动力,在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答卷:在贵州大山深处,148名大学生15年爱心接力,把山洞小学建成温暖的家;在湖北建始县脱贫攻坚一线,博士服务团服务农民播种、养殖,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在武汉市盲童学校,红杜鹃爱心社的队员悉心陪伴,为盲童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pexels-photo-235922_副本

志愿接力一棒一棒往下传
留在城市工作,还是回乡支教?2014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彝族姑娘康胜美大学毕业,面临人生抉择。总书记回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深信只有激情奋斗的青春、顽强拼搏的青春、为人民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康胜美决定接过支教老师的接力棒。
康胜美是本禹志愿服务队的第一批受益者。11岁那年,她因家庭困难,辍学到贵阳打工,卖起了臭豆腐。一头是烤炉,一头是简易桌凳,瘦弱的她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每月仅挣100元。半年后,听说有大学生到她的家乡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支教,她立刻返乡到为民小学求学。在这里,她遇到徐本禹。当时,徐本禹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放弃读研,奔赴山区,志愿支教。在他的资助、辅导下,康胜美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005年,徐本禹离开后,华中农业大学招募新的志愿者,一棒接着一棒传康胜美以全村第一的成绩考上猫场中学。此后,又考取毕节民族中学。
刚入高三,康胜美的母亲查出肺癌。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复习、考试,成绩一再下滑。那是最暗淡的日子,每天都想放弃。康胜美说,本禹志愿服务队再三开导、鼓励,她终于考上武汉的一所高职院校。高职毕业时,徐本禹老师送我到车站,给我一本书,叫《感动的力量》。他说,志愿内化于心,发现身边感动,把感动化为行动,用行动带来感动,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带动更多人。
在本禹志愿服务队帮助下,山里的留守儿童第一次走进北京、上海,感受城市,开阔眼界;400多名乡村教师受邀到武汉,接受培训,提升技能;阡陌学堂邀请100多名爱心人士连线山区课堂,讲授知识,解疑释惑。目前,湖北创建182支省级本禹志愿服务队,参加人数超过13.2万。编排的话剧《牵挂》在国家大剧院、高校巡演60多场,公益项目涵盖支教、扶贫、环保、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跨越多个省区市。

pexels-photo-417191_副本

把论文写在鱼塘边
养了3年的冷水鱼,眼看着个个膘肥体壮,拿到市面上,准能卖个好价钱。不承想,一场大雨引发山洪,淹了鱼池,冲走大鱼,损失不小。那是2016年夏天,热浪滚滚,我却心灰意冷!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大洪寨村的鱼老板田大才说起往事,唏嘘不已。放弃渔场,卖房还债。田大才无路可走时,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水产博士张学振在火车上站了4个小时,急忙前来支援。
张学振和田大才是老朋友。从2013年开始,张学振参加博士服务团,开展科技扶贫。第一年,这位水产博士在农村住了150多天,从育苗到配饲料,再到鱼病防治,手把手将老田教成了土专家。两人再见面,田大才眼圈通红,说啥也不想干了。张学振握着老田的手:虽然鱼跑了,但人在、池塘在、技术在、梦想在,咱可以东山再起。再过三四年,又是一塘鱼!
张学振陪着老田,跑到省市县相关部门,争取灾后重建资金,拿到400万元贷款。老田又抵押自家汽车,赊来40吨鱼饲料。田大才在占地3万平方米的野三河冷水鱼养殖场开始二次创业。去年,赚了200多万元。今年,有12万斤虹鳟、鲟鱼、大鲵上市,能挽回全部损失。田大才笑着捞起一条,上秤,足重9斤!我是研究水产的,如何做到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就要干在实处,把论文写在鱼塘边。张学振说。
服务国家战略,对接社会需求,本禹志愿服务队成立21支特色分队,建立30个工作站,打造20个品牌项目。张瑜服务队走进社区,教居民插花、家庭园艺栽培。食科一家人办起食品安全、食品营养课堂。绿色协会参与守护一江碧水行动,沿着长江查水质、搞调研、宣传环保,深受欢迎。

pexels-photo-772429_副本

在志愿服务中找到青春方向
周种地来了!随着一声大喊,王可给了周俊一个拥抱。因为学的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在武汉市盲童学校,周俊有个外号叫周种地。过去8年,他作为红杜鹃爱心社社长,除了去贵州支教,几乎每周都来一次,陪伴盲童王可。
第一次来盲校前,周俊虽学了不少和盲童交流的技巧,仍怕不小心说出眼睛、看见这些词,伤害了王可。每个星期,他和伙伴们都要写教学计划,总结上周活动经验,确定本周活动内容,准备乐器、手工制作材料,最后与盲校老师沟通。渐渐地,周俊得到老师和家长的信任。有一次,他带着王可来了趟武汉一日游。在地铁上,他教会王可如何自己上下车。坐轮渡时,他鼓励王可伸手摸摸溅起的水花。吃火锅时,王可通过微弱的光感,竟把饭菜夹到周俊的嘴里,让周俊心头一热,鼻子一酸。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在徐本禹同志感召下,积极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找到了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感到十分欣慰。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周俊说,盲童虽然看不见,但不怕困难,苦练本领,他们制作串珠、抽纸盒等手工艺品,义卖捐款给山区的贫困孩子。看到这些,对我也是一次爱的教育和心灵的净化,每次感到压力,遇到困难,想想他们,都能很快平静下来,笑对人生。前年,父亲不幸患上鼻癌,周俊没有颓丧,勇敢承担起家庭重担,与母亲一起精心照料,使得父亲的病情奇迹般好转。
无奋斗,不青春!感恩从事志愿服务,让我获得力量,找到平台,提高能力,交到朋友,享受理性、充实、美好的青春时光!周俊说。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纯真的笑容
《天中新地标》  刘金
《驿城星空》  刘金克
会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