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疏导有讲究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小屁孩,知道什么呀?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医师张晓鸣介绍,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活动。
儿童的心理和身体一样,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如果在相应阶段,他们的心理营养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有的孩子会在生活中一直寻觅那个缺失的营养,有的孩子会在生活中重复早年的噩梦。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一个从健康、亚健康、亚疾病到疾病的轨迹。如果早期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和干预,未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针对最让家长头疼的三种情况,专业医生就来讲讲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危机。
没有规矩、让人恼怒的孩子
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搞出很多麻烦事;没有规矩,让人焦头烂额,带出去没面子也就是所谓的熊孩子。
张晓鸣解释,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好奇心驱使,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行为;有的是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有的是还没有建立规则意识。
解决方法:探明原因 强调规则
家长先要探明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则教育;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前先整理好情绪,做孩子自我管理的榜样。
充满攻击性,让人无奈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经常和小朋友或同学发生冲突,老师和其他家长接二连三来反映、告状这些问题不少家长都遇到过。
幼儿园、学校对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小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创伤、挫折(如家人的辱骂、吼叫、争吵或否定孩子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情绪或行为。
解决方法:正确引导 将心比心
面对有攻击性的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此时应该做的是理解、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平心静气地去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想法,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释放攻击性的情绪,这才是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不爱学习,让人感到崩溃的孩子
孩子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这些表现让家长感到崩溃。有的家长给孩子四处找家教,有的埋怨学校和老师教导不力,有的甚至采用武力方式给予激励和管教,还有的带着这些问题到医疗机构咨询。事实上,学习困难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象。
解决办法:兴趣为主 避免打骂
家长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要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引发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论什么原因,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和出发点,了解孩子内心所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儿童的心理和身体一样,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如果在相应阶段,他们的心理营养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有的孩子会在生活中一直寻觅那个缺失的营养,有的孩子会在生活中重复早年的噩梦。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一个从健康、亚健康、亚疾病到疾病的轨迹。如果早期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和干预,未来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针对最让家长头疼的三种情况,专业医生就来讲讲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问题,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危机。
没有规矩、让人恼怒的孩子
不少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搞出很多麻烦事;没有规矩,让人焦头烂额,带出去没面子也就是所谓的熊孩子。
张晓鸣解释,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好奇心驱使,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和行为;有的是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有的是还没有建立规则意识。
解决方法:探明原因 强调规则
家长先要探明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则教育;在合理范围内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前先整理好情绪,做孩子自我管理的榜样。
充满攻击性,让人无奈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经常和小朋友或同学发生冲突,老师和其他家长接二连三来反映、告状这些问题不少家长都遇到过。
幼儿园、学校对孩子来说就像一个小社会,生活中的任何压力、创伤、挫折(如家人的辱骂、吼叫、争吵或否定孩子等)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攻击性情绪或行为。
解决方法:正确引导 将心比心
面对有攻击性的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此时应该做的是理解、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平心静气地去了解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或想法,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释放攻击性的情绪,这才是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不爱学习,让人感到崩溃的孩子
孩子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这些表现让家长感到崩溃。有的家长给孩子四处找家教,有的埋怨学校和老师教导不力,有的甚至采用武力方式给予激励和管教,还有的带着这些问题到医疗机构咨询。事实上,学习困难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象。
解决办法:兴趣为主 避免打骂
家长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要更多地关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引发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论什么原因,都要以孩子为中心和出发点,了解孩子内心所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