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爱残障 > 浏览文章

天津残运会:以体育的名义超越体育

作者: 日期:2019年11月12日

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9月1日于天津落幕。这一代表了全国残疾人最高竞技水平的赛事,也是一场以体育的名义却超越体育范畴的盛会。
  搭建中国残疾人体育走向辉煌的桥梁
  首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于1984年举办。为了更好地为残奥会练兵,2003年第六届全国残运会提前至残奥会前一年举行,并从此形成惯例。也正是从2004年起,残奥会正式进入中国时代。
  在当年的雅典残奥会上,中国队豪取63枚金牌、46枚银牌、32枚铜牌,首次占据金牌和奖牌榜的双第一。2016年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了107枚金牌、 81枚银牌、51枚铜牌,并创造了51项世界纪录,实现了残奥会金牌、奖牌的四连冠!
  本届残运会累计253人次破124项全国纪录,67人次超35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的选手中,25岁以下的有536名,占金牌选手总数的52%以上。这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让人对一年后的东京残奥会有了更多的期待。

8943-icxmqsw6178851f
获得本届赛会首金的天津老将杨博尊在比赛中
  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后,中国的冬季运动和冬残奥项目的发展也进入高速轨道。在2018年韩国平昌的冬季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一举夺冠,实现了中国冬残奥金牌零的突破,雪上项目的成绩也大幅提升。如今,中国开展冬残奥运动的省市区由2个发展到27个,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到上千人。
  为更好备战2022年的冬季残奥会,本次残运会首次增设了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残奥冰球等5个冬残奥项目,实现了冬残奥会6个大项的全覆盖。虽然目前我们无法猜想在家门口的冬残奥会上,中国残疾人冰雪健儿将实现哪些突破,但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必将给国人又一次带来惊喜。


  更深刻、更全面地诠释体育精神
  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已成为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竞技赛场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目标的同时,这些有着不同身体残障的运动员还在不同的赛场传递出精神的力量
  田径赛场,获得2016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提名的残奥名将、盲人选手刘翠青独得4枚金牌,并超一项世界纪录、平一项亚洲纪录,诠释了竞技体育的高度;
  在象棋赛场,身患绝症的四川选手赵攀伟获得肢体残疾组冠军。今年27岁的他在初中时被查出患有罕见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曾被医生判定活不过20岁。但他淡定地面对徘徊在身边的死神,在棋盘上拓展出生命的宽度;
  在游泳赛场女子S2级100米自由泳决赛中,重度肢体残疾的黑龙江选手李雯以漫长的8分07秒06游完全程。在其他选手结束比赛的4分钟时间里,泳池里只有她一个人在缓慢而坚定地前行。她孱弱的身躯和肌肉严重萎缩的四肢,释放出的却是直击人心的力度;
  在轮椅女篮赛场,曾在汶川地震废墟中被掩埋102小时的羌族女孩尚婷,是四川女子轮椅篮球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如今,22岁的她虽然失去了双腿、左眼和左手食指,却快乐地表示能逐梦赛场真好。她以劫后余生的残缺之躯,演绎了意志的强度;
  在乒乓球赛场,三级肢体残疾人吴明飞已在两个月前度过70岁生日。这位共和国同龄人在与他的子孙辈较量中,展示出的是自信豁达的气度;
  在硬地滚球赛场,上海选手为避免零封对手而将球打偏,这一意外失误,让人感受到了残酷竞技赛场的温度。
  
  他们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的斗志,他们不向命运低头,只向梦想敬礼的进取,他们坐上轮椅,只是换一种方式走路的乐观无疑是对奋勇争先、拼搏向上、团结友爱的体育精神最全面、最深刻的阐述。

1124919387_15667578393251nf

  浓缩扶弱助残社会风尚
  以举办本届运动会为契机,天津广泛实施覆盖交通场站、酒店、公共环境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全市各酒店、场馆、机场、车站等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1000余处,推出了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手机APP免费爱心乘车程序,并率先在全市开发建设无障碍导向标志系统。
  本届赛会7500名来自高校的志愿者渗透到每一个残疾人有可能出现的场地,从助行引导到解疑答惑,从赛事帮助到生活关照,给参赛选手过生日、精心制作鼓励他们拥抱生活的贺卡,这些曾经素不相识的大学生如今已成为选手们在天津的家人。
  盛会期间,还举办了针对1100余名特奥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检查计划,以及多项促进特奥选手更好融入社会、感受运动快乐的残健青少年交流融合等诸多活动;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全程进行辅具维修支持与技术服务,提供强大的辅具服务保障。
  在赛场,观众们在为金牌选手喝彩的同时,将更多的掌声送给了那些奋力拼搏的运动员;在天津财经大学的的聋人篮球赛场,千余名观众跟随志愿者一起用手语为运动员加油
  弱势群体受关注和关爱的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天津残运会暨特奥会期间,于时时处处渗透出的深情大爱和点滴呵护,也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全社会助残氛围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关爱孤寡老人
尼泊尔杂记
记忆-四川茶馆
爱在鑫邦,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