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者故事 > 浏览文章

社区里的经验丰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作者: 日期:2019年07月11日

美国的小区物业,会给每一名新入住居民发放一份垃圾分类说明手册,介绍如何分类投放垃圾。 欧洲的垃圾分拣站,一旦发现有居民没有按规定投放垃圾,就会立即找到当事人进行严厉的罚款。 日本每周哪一天投放哪一种垃圾,都规定得死死的在普陀区甘泉路街道,有这样一支侨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他们常常用多年海外生活经历向居民们现身说法,宣传方式深得人心。
甘泉路街道在宣传垃圾分类初期就发现,社区里最接受 新时尚理念的,就是那些曾经跟着子女在海外生活的老人们,他们中有不少分类达人,坚持分类多年,经受过海外近乎严苛的分类考验。而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相对有闲,很乐于在小区里担任志愿者。于是,在子长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小区侨友读书会的二十来名成员,顺理成章当上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志愿者。他们平日里负责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和小区内卫生巡逻,把洋习惯变成了新时尚。


曾在日本受过严苛训练
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严苛,星期几扔哪几种垃圾、几点扔垃圾、什么垃圾装什么样的容器或袋子里种种细节都有明确规定,也都必须好好遵守,不然的话轻则垃圾被退回,重则罚款并判刑。近日,刚从日本探亲回来的肖华,给左邻右舍带回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垃圾分类经验。肖华是甘泉社区侨联分会副主席,也是资深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她的女儿已在日本定居30余年,在多次探亲中,肖华深切经历过垃圾分类的考验。扔垃圾的确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但每个城市、甚至每栋楼的规定也不一样,要看具体从属的垃圾处理公司,垃圾袋也需要去超市购买专门相对应的种类。很多垃圾不敢丢,尤其是什么家具、电器、自行车等等,因为要额外收费,还不如免费送给朋友。
日本的垃圾分类之所以能做到那么细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件商品上都会注明自己所属的垃圾类型,提前规避了分错的风险。比如酱油瓶、矿泉水瓶身都会注明,牛奶盒身上也有具体操作流程,要求消费者喝完后洗干净,剪成怎样的形状之类。垃圾投放不仅有时间规定,还分日期,比如每周三丢可燃垃圾,每周五是可回收垃圾等等。因为垃圾分类还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日剧中常出现的主妇斗争,会去破坏对方家的垃圾分类,让人难堪。可想而知,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病态的个人道德评判标准。
早在2014年,子长小区率先试点绿色账户垃圾分类项目,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照搬,面对先行先试的挑战,肖华主动站出来,并带领小区内的侨眷同胞积极投身小区绿色账户自治活动。她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分发操作指南、定时定点、专人积分,一步步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一开始不少居民不理解,觉得我们是没事找事,说我们是捡垃圾的。面对居民的冷嘲热讽,肖华依然面带微笑地耐心劝说,科普垃圾分类知识,甚至面对乱扔垃圾的居民还耐心地帮他们进行分类。有时在炎热的夏天,面对发臭令人作呕的垃圾,肖华也坚持帮居民进行处理。渐渐地,反对的居民慢慢接受了垃圾分类的理念,也开始自觉践行垃圾分类。日本也花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并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人。在肖华看来,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必须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在纽约收到厚厚一本分类手册
纽约的小区物业对每一位新入住的居民会发放一份垃圾分类说明手册,介绍如何分类投放垃圾。69岁的志愿者范玉芝,也是一位侨眷家属,她的儿子定居在美国纽约。纽约管理垃圾的部门是纽约市卫生局,其网站多达几十个页面,链接套链接,从相关立法到垃圾分类处置指南,信息海量,一页页读起来手指点得疼。纽约住宅类型多样,有公寓、独立房和联排屋等等,公寓物业负责将所有住户分好类的垃圾进行集中打包,再按市政公布的不同种类的垃圾清运时间表提前统一运到人行道上。独立房和联排屋的户主和房客则需要自己将垃圾分类打包运至路边。一般要求在清运日的前一天下午4点前运至路边,大型垃圾清运车会在次日一早清走。关于所在小区的垃圾分类及清运时间,可以很方便地在纽约卫生局网站上查到,并可以随时在线索要垃圾分类指南资料,卫生局将免费邮寄到家。纽约的垃圾主要分为纸、金属、玻璃、塑料或不可回收的混合固体垃圾等,据说管理机构必须提交年度报告,记录所有进出垃圾的来源和目的地,有这些数据即可追溯其生命轨迹。
在范玉芝看来,垃圾分类是一件造福子孙、积德行善的大好事。5年前子长小区开始试点绿色账户垃圾分类时,范玉芝便第一时间报名,充当志愿者。从此,她冬天冒着寒风刺骨,夏天顶着蚊叮虫咬,每天上午7点至8点半和晚上6点至7点这两个时间段,准时出现在垃圾回收点,指导居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她还是小区里有名的酵素达人,擅长将日常吃剩下的瓜果皮等,制作成纯天然的清洁酵素,用于日常洗衣清洁。自治的酵素不但无污染,其作用功效丝毫不逊于含有化学成分的洗涤用品呢!除了将制作好的酵素免费赠送给小区居民,范玉芝还常常就地取材,当场展示并传授技艺,教导大家如何变废为宝。通过这样有趣的方式,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还吸引大家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行动中,将低碳环保作为新时尚。现如今,酵素制作俨然成为了子长小区时尚之一,久而久之,垃圾分类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生活方式。
在悉尼幼儿园娃娃就开始学分类
在澳大利亚,每个家庭都有三个垃圾桶,红色投放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如果皮等食物残渣;绿色投放园林垃圾,如修建余下的杂草、树枝、花朵;黄色投放可回收生活垃圾,如易拉罐、纸杯、酒瓶,一星期来收一趟。今年83岁的章梅先也是一名侨眷志愿者,儿子已在澳洲定居20余年。在她的印象中,澳大利亚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入园的第一天开始,老师们就会教小朋友们,把不同的垃圾投入不同颜色的垃圾箱。每年,小朋友们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垃圾回收站,学习垃圾分类回收。
悉尼大多数居民区,只分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大类,分别入箱,一般每星期定期放置于门外街头路边,由专车拉运。红盖箱为不可回收垃圾、黄盖箱为可回收垃圾,两类垃圾的具体内容,分别在箱盖上标注有文字与图案。 各家各户不好处理的大件垃圾,除建筑垃圾由个人负责处理外,其余都是按照不同区域,错时安排,住户一般按照每季度一次的规律放置到门外的街头路边,由专车拉运。各区政府十分注意对辖区内住户处理各种生活垃圾的知识普及,关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小册子和回收垃圾的时间安排表,都会不时投入各家的信箱。政府大力鼓励居民利用厨房的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催肥自家菜园花圃,就地消化垃圾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宣传册也有厚厚一本。
对于这些,章梅先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别的国家分得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分?子长小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后,作为党员的她,带头先行,从自身做起,把家里的垃圾桶分成了干、湿两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则另外存放。除了自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章梅先她还带领了楼组其他家庭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宏伟的长城
甘南藏区插箭节
情爱与爱情—天竺纪行
秋风追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