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者故事 > 浏览文章

沛县蓝天救援队:只收微笑不收费

作者: 日期:2018年05月31日


   


 中国新闻时讯网徐州讯(记者 陈宝红 通讯员  初心蓝)细心的徐州市民会发现,连日来朋友圈中刷屏的寻人、救援等启事中,都有一支名叫“蓝天救援队”组织的身影。

 

统一身着蓝色制服,危难时刻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做好事自掏腰包,队伍却愈加壮大,由最初的20人增加至600余人,自2013年至今已执行救援任务近600起,这就是徐州的蓝天救援队。近日,记者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凡人义举故事。


600余人随时准备救援

    “我有着深深的军人情怀,从小就希望成为一个英雄,能够保卫更多的人。”徐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发起者屈庆海是沛县供电公司一名公职人员。2012年,在媒体上了解到这一组织,他向北京总部发出申请后,于当年2012.12月份正式成立徐州蓝天救援队。

    “关键时刻不退缩,随时能够冲锋陷阵。”屈庆海说,这是加入蓝天救援队的最基本要求,前期通过体能和理论等专业考核,拥有了20人的初创队伍。



到目前,队伍共有100名正式队员,近500名志愿者,他们多是退役军人和户外爱好者。沛县分组组长孙铁路和副组长刘培强,每周六都会带着队员们进行常规训练以提高团队的协作力。同时,在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捐助下,救援队逐渐添置了声纳测试仪、救援装备车,CPR人体假模等先进仪器,为组织提供了硬件保障,逐步为后来一次次成功救援奠定下基础。

平时,队友们从事着各行各业,在国企、银行、工厂的岗位上担任着不同角色,可一旦接到救援队伍,他们就要迅速放下手头的工作飞身至现场,待任务完成后再默默回归到岗位上。这样的状态,犹如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让人神往也肃然起敬。



彻夜救援绝不放弃

      “忠诚卫士,无私奉献”“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在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不同落款的锦旗,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6年1月1日,那一天让孙铁路远都无法忘记。当天接110通知沛公园有冬泳爱好者突然失联屈庆海孙铁路等4名队员迅速到达现场进行搜救,大雾弥漫整个水域,在加上天气寒冷,该冬泳爱好者极因为迷失方向,体力透支,极有可能已经身亡,在蓝天人的眼中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可能也不愿放弃,坚持搜寻了8个多小时,仍然没找到人,“第二日天刚亮,救援队又赶回了河边,足足一天的时间持续进行搜寻,天气持续恶化并下起了大雪,当晚温度已经降到零下10摄氏度,在宽阔的水域中,救援队员头戴电筒,在微弱的灯光里破冰前行。利用锚钩开展地毯式打捞,经过整整15天的时间终于在沛公园4米深的深水区找到了溺水者的尸体。




    “任务随机性大,大家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都是常事。因为救援队没有任何收入,对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起初难免受到家人的质疑。2017年年会时,把家属们邀请到了现场,一同分享一年来的感动与收获,看到一幕幕救援现场的回放,她们无一不被感动,并成为了蓝天救援队的拥护者。

      2016年夏天,丰县大沙河水域有人落水,当时天气气温36摄氏度队员冒着高温持续工作一天,很多人出现中暑现象,沛县队队长孙铁路给队员们买来葡萄糖,大家一边喝着葡萄糖一边继续搜寻打捞,直到深夜,大家收队,第二天凌晨4天种队员们又到达了现场,下午14时许家属极力邀请队员们休息休息去饭店吃饭,孙铁路拒绝了,当时孙铁路说,蓝天救援队不会收群众一分钱也不会吃遇难者家属的一口饭,我们带饭了, 也带了矿泉水,就这样蓝天队员们坚持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终于在下午16.30分许将遇难者遗体打捞上岸。“虽然救援是本职任务,但我却希望救援电话永远都不要响起。这是所有队员的心声。



“我们只收微笑,不收钱”

      近日,随着救援工作的增多,网络媒体的发达。,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团队才逐渐地真正走入了市民的视线。

      每当在救援现场,时常会有市民询问他们要收多少钱,统一的回应是:“我们只收微笑,不收钱。”


很多人问你们为什么做蓝天救援,一分钱收入没有还要出钱出力,还有危险。刘培强说:我从毕业了就在为了赚钱,知道我退休了还是在为了赚钱,我想做点不为钱而做的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毕竟是救援,兄弟们整日穿梭在危险之中,令队领导整日都捏着一把汗。原本应是“同在蓝天下,携手做公益”的口号,如今被他改为“同在蓝天下,生死是兄弟。”他说,共同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让兄弟们建立了超越生死的感情,这是任何职业都换不来的,这种感情弥足珍贵。

    在采访中,孙铁路向记者表示,除了溺水打捞救援,如今蓝天救援队执行最多的就是校园防火,地震减灾等演练,防范大于救援。可能我们的一次演习,等真正灾难来临那天就会挽救很多生命!徐州州蓝天救援队十分欢迎有时间的、有能力的爱心人士及企业加入蓝天救援队这一公益事业。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百岁老人
购买年货
宰荡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