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者故事 > 浏览文章

延安:当好革命圣地的“掌灯人”

作者: 日期:2018年05月19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培育和铸造了中国革命精神,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提供活水源头的红色热土上,有这样的一群电网人,他们为民所想、为民所用、解民之难、受民之爱、超前作为、助力发展。像张思德一样为人民服务,19年来,他们只做这件事,他们就做这件事。他们就像当年的张思德。1999年,在全国农网改造的热潮中,电网员工以过硬的作风、娴熟的技能、悉心的服务,解决了数以万计农户的用电问题。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庙沟村张思德的战友、老红军崔同胜老人感慨地说:“他们就像当年的张思德。”老人的一句话,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张思德精神的呼唤,也成为对辛勤劳动的国家电网人的最高褒奖。为了让圣地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最贴心的服务,国网陕西延安供电公司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发出了做张思德式员工、用张思德精神用心服务圣地人民的倡议。自此,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专心为百姓办实事的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他们始终以张思德为榜样,秉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接待客户热心、践行承诺真心、履行职责精心、售后服务诚心、志愿服务爱心的“五心”特色服务在革命圣地上产生了星星之火燎原效应。“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就是这个电工娃娃帮我拣回了这条老命。”延安温家沟村梁存定老人每每提起服务队员们17年里的帮扶,总是激动地不能自已。服务队在走访用电情况了解到老人艰难的生活现状后,将老人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从2001至今,服务队会定期到老人家检查用电线路,为老人打扫屋子,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相处早就在当地流传开来。据了解,在张思德电力服务队里有一册“一对一”帮扶档案,档案里记载着他们所帮扶对象的点点滴滴,帮扶时间从九到十八年不等,他们扶弱济贫、帮助老幼,养老送终孤寡老人任宏荣、捐助学子张丹圆大学梦等等,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服务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从成立到现在,已更换了四任队长,队长、队员在变,可我们一心想着群众、一心服务群众的作风却从未改变。”张思德电力服务队队长王龙说。距离延安市区46公里外的永丰窑则村,是张思德电力服务队服务辖区内最偏远的村子。该村地形复杂、山大沟深,村里有14户人家,居住分散,远离电网。为了让这14户老百姓用上安全可靠的电能,张思德电力服务队不畏悬崖峭壁、深沟长壑,克服重重困难,肩扛手拉,为永丰窑则村安装了2台30千伏安配变,架设近2公里电线。像这样的村子还有很多,都是在大山沟里,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关注这些末端用户,积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服务路上不落下一村一户。针对偏远村落村民出行不便的实际,张思德电力服务队主动上门“走收电费”,提供贴心服务。提起“走收电费”,王龙介绍,很多村子,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的往往是老人和儿童。他们不会用支付宝、自助缴费机等缴费工具。张思德电力服务队的队员们每个月都定时来到这些偏远的村子,一方面收取电费,另一方面为村民们解决用电难题,还经常为村民捎带生产、生活用品,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19年来,张思德电力服务队坚持主动上门,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的村子“走收电费”,行程近14万公里,为客户节约160多万元。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电力供应要始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新区建设承载着延安‘十三五’乃至‘十四五’的发展方向,电网企业自当进行超前电网规划。”延安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智勇介绍。延安新区电网是西北五省唯一一个按照省会级电网建设标准进行建设的地市级电网,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5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多年来,延安供电公司以张思德电力服务队为引领,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构筑坚强电网。“十三五”期间,延安电网规划投资70.2亿元,为延安地区新建3座33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建9座35千伏变电站,建强750千伏骨干网架和330千伏主网架,打通陕北至关中第二回750千伏输电通道,延安330千伏电网形成“一个核心、六个中心”的电网结构,建强可靠配电网主网架,优化农村配电网网架结构,满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大批重点项目建设用电需求,为延安经济发展给足劲。落地架空线路,打造美丽城市;投运延安市区110千伏凤凰变电站,让市中心区未来发展用电彻底无忧;用时60天并网陕西首批全部落户延安的光伏扶贫项目,让“阳光红利”惠及人民;助力延安经济发展新引擎,确保延安华为大数据中心建设用电;推广“掌上电力APP”业务,实现客户足不出户体验便捷服务;看望老红军、情牵五保户⋯⋯一桩桩、一件件,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点滴小事汇聚而来的情怀和精神,无不代表着国网人对老区人民的承诺和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革命圣地供好电、服好务既是延安供电公司的社会责任,更是政治使命。他们用坚强的电网、优质的服务在老区的沟沟峁峁,一路前行,当好革命圣地的“掌灯人”。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䴙䴘
丽江木府
我眼中的秋色
情暖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