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国电影新力量
作者: 日期:2017年12月06日
昂首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
点赞!中国电影新力量
11月27日,杭州西溪,一间可以容纳上百人的会议室里,中国新一代的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济济一堂。
这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也是青年电影创作人员专题学习座谈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赋予了新时代青年电影人重要的历史使命。
“昂首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是这次论坛和专题学习座谈会的题旨。导演吴京、李晨、韩延、大鹏……编剧张嘉佳、袁媛、张力、田羽生……演员周冬雨、刘昊然、杨颖、鹿晗……他们背后的作品是《战狼Ⅱ》《七月与安生》《建军大业》《滚蛋吧!肿瘤君》……围绕“如何创作‘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精品力作”“如何强化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等中国电影在新时代亟待破解的话题,青年电影人畅所欲言。
回首两年前,北京一间小小的会议室,宁浩、徐峥、陈思诚、乌尔善……中国电影的十几位年轻导演在这里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那是第一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
两年过去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两年前的第一届论坛走来,已经成长为可以在发言席上为更年轻的电影创作者解惑答疑的“前辈”;有的则带着刚刚破壳而出的锐气,应着最能代表中国电影年轻力量的集结号,在这里发出诚挚而活泼的声音。人才更多了,心态更开放了,创作观念更新了,信心更足了……中国电影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创作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令人喟叹,有人甚至说过,在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之后,中国电影再无优秀的创作人才。而如今,中国电影的青年创作人才已经成长起来,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闯劲,带着赤子的热忱,睁大双眼领略着当今世界电影的新鲜风物,大口呼吸着开放的空气,书写着全新的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
中国电影新力量是青年电影创作者与正值青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同构与共生。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今天,这股新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骨干力量,也必将带着蓬勃的文化创造力与高度的文化自信,改写世界电影的格局。
——编 者
发掘中国电影的东方内核
路 阳
导演,代表作品:《绣春刀》《绣春刀Ⅱ·修罗战场》
今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不仅在本国电影市场上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也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有很好的表现。它们都不是好莱坞风格的作品,而是完全区别于好莱坞模式、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它们在海外市场的成功,也对中国电影“走出去”有很好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中国电影一定要寻找东方内核和中国精神,我们要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从中发掘创作的题材和角度,在电影类型上进行全新探索。今天,中国电影的类型已经非常丰富了,有人说很难再做出新的形态,但我们在既有的类型下,是不是能够找到更多、更好的角度、方法和内容呢?
就好像《天才枪手》虽然也是青春片,但紧凑的节奏和悬疑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当下国内一般的青春片形态;又比如《战狼Ⅱ》的第一场水下戏,这样的水下打斗长镜头是电影史上都没有的。
我们在电影工业水平上跟好莱坞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学习好莱坞经验的同时,完全照搬他们的做法是不行的,在表达手段上,我们要有自己的办法。在拍《绣春刀Ⅱ·修罗战场》的时候,最后有一个很大的场景是在一个吊桥上,我们既借鉴了好莱坞的方法,也发挥了自己的专长,采用实景拍摄与绿幕结合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环境与人物相融的逼真。
找准我们自己拥有的更有价值的东西,努力与观众靠近,为观众提供不同于好莱坞的电影体验,这正是中国电影未来探索和成长的空间。
卸下浮躁,做一个纯粹的演员
黄 轩
演员,代表作品:《非凡任务》《长城》等
这两年,我参演的电影不多,我试图让自己的工作节奏从前几年不断拍戏、拍电影的状态中慢下来。对于演员来说,有时候时间是很奢侈的。两年前有很多戏找我的时候,我曾问自己,我到底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我想做一个好的电影演员,我要尽可能塑造好的电影角色,于是这两年就放慢工作节奏,每个电影都花更多时间去投入准备。
在电影工业里,演员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做好演员的本职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作为一个演员,敬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国外的优秀演员在准备角色的时候,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然后再去做前期准备,甚至每套服装都要跟导演来回切磋,一旦投入电影拍摄,就很少参加别的活动和工作。有时候这些演员一两年才能拍完一部电影,而这恰恰是值得当下的中国演员去思考的。要在时间和工作节奏上进行合理规划,投入地、纯粹地去思考表演事业本身。
这次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演员段奕宏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很久以来,我们在准备角色的时候常常去看其他国家的演员如何表演,从中借鉴。现在中国强大了,文化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我有一个心愿,希望今后周边国家、欧美国家的演员们在准备角色的时候,也要看看我们中国的电影,看看中国演员的表演,从中借鉴和受到启发。
用创作带领观众“找到光”
张嘉佳
编剧、导演,代表作品:编剧《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导演《摆渡人》
在接触电影行业之前,我更为大家熟悉的身份是网络作家。那是2002年,我在一个网格社区板块写文章,文章整体基调也不算积极。
2003年,我收到一位网友的来信,她持续一个月给我写信,说她每天看我写的东西才能睡着,心情非常不好。这件事当时我没往心里去。直到2006年我从北京回到南京,看到一则消息,南京某大学的一位女学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报纸上报出她的网名,恰恰就是给我写信那个名字。此后我一直在想,我们的作品,究竟要给读者怎样的影响?接下来整整3年,我没有写任何东西,我在想我究竟该写什么,该怎么写?我应该为自己写还是为读者写?我应该在文字中传导怎样的情绪和能量?
2012年,我找到了答案。随着读者越来越多,作品进了小学图书馆,文章被引用至高中语文试卷,人生中第一次,我觉得自己是有社会责任的。那一刻,我发现我写作的意义就是“找到光”,代表希望的光,代表生活未来的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中,我也会把“找到光”作为我的创作理念,给人生一点暖,用创作去抵达。
葆有演员的工匠精神
杨 幂
演员,代表作品:《分手大师》《何以笙箫默》等
身边有同行去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2》的片场观摩,回来跟我们分享时说道,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曼高德、沙恩·布莱克这些我们惯以为“技术流”的导演,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尽管电影工业庞大而复杂,但它的灵魂永远是人和情感。技术一直在发展,但情感和戏剧本身才是人们热爱电影的终极原因。
这句话对我们演员是很大的激励。我十几岁就开始拍戏,从那时候起,我在剧组里接触到一些前辈,他们那种工匠精神对我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可能用很多天重复拍一个镜头,没日没夜地表演,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状态,只为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在拍电视剧《红楼梦》的时候,李少红导演说的一句话对我后来的表演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说:“不要像有些人那样干行活儿。”这让我明白,表演是需要演员用心去严肃对待的事业。
而现在,很多外在的声音给我们年轻演员贴上了一些标签,比如“流量明星”等等。这种现象也许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但不管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产物,我始终觉得在很多年轻演员的心里,工匠精神是一直存在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我们明白,这么多人关注我们、喜欢我们,尤其是他们可能还在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价值观可能还没有完全确立,我们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可能家长说的话孩子们未必能听得进去,但是他们要看自己的偶像在做什么,那么,我们做的事、我们传达的价值观,就必须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做历史的剧作者
袁 媛
编剧,代表作品:《滚蛋吧!肿瘤君》
从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上映到现在,我一直在创作,但作品还一直没能登上大银幕。我感觉做电影真难呀,要把一部电影从有想法到写出来,再找演员,再到发行、放映,每一步都特别难。而且你要做一部口碑好、票房也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的电影,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困难最怕的就是两个“真”,一个是真诚,一个是认真。
真诚就是不忘初心。当我们电影人真正付出真心,献上一部部诚意满满的作品时,观众一定会用他们的真心加倍回报我们。如果我们投机取巧,想要用一些虚情假意的东西去糊弄观众,观众肯定也不会接受。
另外一个是认真。我今年有幸接触到两位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一位是杜可风,一位是李屏宾,这两位老师一位1952年出生,一位1954年出生,他们都是资深的前辈,也是我至今见过的少有的在片场仍然亲自掌镜的摄影师,这样的创作态度对于今天的年轻电影人来讲或许都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深深打动了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曾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肯定是你离得不够近。这个“近”不单单是物理空间的距离,更是指你的态度。对于我们编剧来说也是一样的,你写得不够好,也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会成为历史的剧中人,我们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所以我们也不可推卸地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一直把电影创作比作一场接力赛,但这两年我更深刻地感悟到,它不仅是一场接力赛,更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接力赛,每一棒都要接好。编剧任重道远。
应为当代青年树立榜样
鹿 晗
演员,代表作品:《盗墓笔记》《长城》等
我出道的时间不长,拍的电影也不多,但每个剧组、每位合作的老师都教给我一个道理——做戏先做人,要做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演员。我一直牢记他们的教诲。我也听过、看过很多行业内的前辈谦虚、低调,潜心研究人物和表演,受益匪浅。
经常会有记者问我几个问题,比如拍戏苦不苦?拍戏最苦的经历是什么?我觉得这些是经历、历练和成长,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接受这份工作,感受人物角色的感受,这才是这份工作最宝贵的。这都是我作为演员应该做的,是演员的本分。作为年轻人就要敢经历、敢吃苦、敢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成长在新世纪的一代,我们接受了很多来自海外的文化潮流和文化冲击,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歌手和演员开始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我和我的团队最近也在筹备一个活动,我们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我们身边的民间技艺和手艺人,关注到手艺人身上的工匠精神。我的专辑里有一首歌,中间也包含了中国风的元素。我觉得年轻就是要敢创造、敢创新。作为公众人物,除了要以正能量做好本职工作,也要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这份社会责任不仅体现在我的一言一行中,也体现在我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作品,这个作品能够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都会直接影响我的“粉丝”。
这种责任将鞭策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向上,为当代青年树立榜样。
拍中国人爱看的喜剧
张迟昱
导演,代表作品:《羞羞的铁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些年,开心麻花推出的5部电影都受到了观众欢迎,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在话剧剧场获得的经验。从创作方法上讲,创作话剧的时候,我们会每天到现场看观众的反应,我们也会发现有的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玩手机。为什么观众会一边看戏一边看手机?如果这种现象很普遍的话,就一定是我们的故事桥段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在试错和纠正中调整故事的走向。那么,当这个话剧被搬上大银幕时,我们已经对这个故事有了信心,我们相信经过反复打磨的产品一定是能够让大部分观众喜爱的。
从创作内容上讲,对观众来说,开心麻花最鲜明的标识是包袱。什么是包袱?什么是好包袱?我个人理解,包袱分三等:最基础的包袱令人莞尔一笑,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是一个基础的包袱;第二类包袱会令人捧腹大笑,开心麻花每每巡演到一个地方,就会询问当地有没有具有特色的东西,把它们放到包袱里面;第三种包袱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能引起满场掌声。
喜剧是非常本土化的艺术,做好本土喜剧是观众的需求。这就涉及什么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问题。我认为现实主义是宏观的,而不是针对个别题材的,无论《驴得水》还是《羞羞的铁拳》,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现实质感的就是现实主义作品。拍中国观众爱看的喜剧电影,抖好中国观众喜欢的包袱,反映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正是开心麻花的追求。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追求。
在创作中找寻自己的观众
忻钰坤
导演,代表作品:《心迷宫》
前不久我在北京坐地铁,碰到两个阿姨正在聊电影。其中一个人说,她不喜欢某一个电影,因为这个电影的音乐给得太满了,另一个人则说,她觉得那样的音乐可以帮助叙事。我当时觉得很吃惊,普通观众也能以他们自己的看法对电影进行比较专业的评论了。让我尤其感慨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十几年来,经过中国电影人的努力,中国观众终于又回到了电影院,终于又重新喜欢上了电影,喜欢上看好电影。
那么,此时,中国电影创作者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我的观众在哪里?我的观众是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有了丰富的观影经历,他们对电影的诉求也会发生变化。理性地分析,中国电影的分众市场正在慢慢形成,不同的观众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观影诉求。分众的趋势是好现象,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要壮大和完善,分众化的市场都是必要前提,只有观众知道自己想看什么了,创作者才能明白自己的受众在哪里,才能摆脱杂念去做更好的、更纯粹的电影。
在自己的创作中,我希望可以继续做一些创新。在看了很多国外青年导演的作品后,我发现我们的青年导演在电影技术呈现方面仍缺乏想象力,这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大家都在讲创新,但创新很难,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为中国电影的多样化作出贡献。(文字由记者刘阳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