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艺术 > 浏览文章

《二十二》为何成功

作者: 日期:2017年09月06日

  上映20天,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电影《二十二》综合票房达1.69亿元,一举成为近年来国内院线纪录片市场票房新冠军。这样的成绩,完全超出片方的想象。从惊喜到平静,导演郭柯坦言:“《二十二》已不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个社会现象。”

  《二十二》究竟有何魅力,又是如何在今夏院线市场成为一匹势不可当的黑马?

  做有情感的片子

  尽管慰安妇题材敏感,容易引动感情,但观众看到的《二十二》克制、平淡,自然而不刻意。画面背后,是郭柯对自己拍摄理念的坚持。郭柯认为,拍摄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怎么跟老人相处,判断有些东西该不该拍。像哄小孩一样把她内心的东西‘骗’出来,其实是能做到的,但是这样做没有意义。”

  为了多投入感情,达到最纯粹的表达效果,郭柯选择了最“自由”的方式,不同于以往“规规整整”地拍戏,不讲究拍摄方式、主题、影像,也不被资本、周期、剧情等因素捆绑,没有刻意的设计,只是“跟着感觉走”,去观察和接受大自然给的东西,去体会和捕捉“一切都给你准备好了”的事物。

  从制作角度来看,“《二十二》不能说是一个很精细的片子,但这恰好是它的一个特点。它是历史的、纪实的影片,有凝重、纪实这样的优点。”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认为。

  社会关爱成就票房

  相比于作品本身,郭柯相信是大家对老人们的关爱转化成了票房,他只不过是通过影像这种媒介,把爱心汇聚起来。无论是明星对影片的赞助声援,还是普通民众对超前点映、众筹和转发的支持,通过名人效应和新媒体传播的力量,观众的共同情感通过一部电影集结起来,最后转化成票房。

  《二十二》引发关注,不是偶然。张同道分析:“这个片子的主题是非常凝重的,风格也是很严肃的,它所思考的问题虽然不是和每个人相关,但其实是和我们的民族相关,是和我们的历史相关,这个相关性就构成大家看这个片子的理由。”同时,影片放映正值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特殊时期。“《二十二》连接了今天和历史,这是一部纪录片非常重要的功能,它集中了社会的一种情感表达。”张同道说。

  有人质疑《二十二》滥用题材,没有深挖。郭柯却说:“我还真不关心电影怎么做,我只关心这些老人现在的状况,所以就要最真实地展现她们。一部电影多么渺小啊,为什么把人都忘了?”面对“慰安妇”和“老人”两个身份,郭柯选择把“老人”放在前面。

  “尊重老人,把她们看成活生生的人,不要把她们标签化。”这是郭柯提供的一个对家国记忆的观察窗口。没有撕心裂肺的苦痛,没有苦大仇深的羁绊,多数时候,老人们在镜头前的表现是平静的、缓慢的、沉默的,甚至是乐观的。她们的温度,才是应有之义。

  纪录片市场走向复兴

  除了制片方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契合以及对电影进行宣传的合力,《二十二》票房奇迹的诞生也有赖于国内纪录片产业的复兴态势。

  排片量小、票房占比低,纪录片作为一种小众化的电影类型,长期在主流商业市场表现低迷。但去年,像《我们诞生在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新年》等一批纪录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据《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6)》统计显示,去年“纯”纪录电影票房总计8032万元,创下纪录电影新高。

  张同道表示,如果在前几年市场只追求商业大片的环境中,《二十二》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乘着中国电影市场变化的东风,《二十二》成为了那匹黑马,让社会认识到纪录片用一种什么方式参与到社会文化的生态建设中。

  随着分众市场的形成,纪录片慢慢在公众放映中获得一席之地,这说明观众更成熟,市场的需求更趋多元化,而不至于都变成清一色的商业大片。“商业大片是给大众带来了娱乐,但是也让人的思想变得简单,美学变得简陋。”张同道认为,纪录片在院线市场的推广是很有必要的,而分众市场的形成作为电影市场的一个巨大变化,与中国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成熟是有关系的。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荷花问心无愧
雨后清新惹人爱
百家名村横坡
喀 什 印 象 -- 作 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