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关于公益未来的三点思考
作者: 日期:2017年06月18日
新时社网讯 2017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用三个故事,折射出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并提出对未来的洞察:连接、进化和涌现。王兵表示:公益不应该是独立存在,而应该不断和其他资源去发生连接,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不断催化新物种、新形式,这种结果将令中国公益充满活力。
王兵用三个故事讲述中国公益生态发展
单体突破
故事从大小双开始,讲述了爱佑如何从一个儿童医疗项目,发展到现在多个儿童医疗项目的矩阵,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儿童常见病种。通过项目手册的完善,质控体系的加强,到救助平台系统的应用等不断进行项目升级,现在爱佑整个儿童医疗救助矩阵已经累计救助了超过50,000名孤贫患儿。
我们不仅仅追求救助数字的领先,同时还支持临床研究,建立大数据库。通过科技和移动互联网来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3D打印技术是爱佑支持临床科研中的重要一项。通过3D打印的临床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复杂先心病的结构细节诊断,制订模拟手术方案,预演手术过程,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像这样的临床医学科研项目,爱佑已经支持了21项。
去年,爱佑联合8家国内顶尖医院,合作共同建设的首个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数据库。数据库自2016年4月正式上线,截止至2017年4月底共上传了150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病例。该数据库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标准的建立及诊疗规范化的推行;另一方面,该数据库将开放给参与录入的医院,医院可以通过所采集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数据,对手术质量进行控制,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并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规律。爱佑希望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该数据库,推动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水平在国内的整体发展。
爱佑的儿童医疗救助从单体出发,从0到1,从小到大,是一个不断创新,快速迭代,不断产生社会影响力和连接的案例。
撬动未来
第二个故事来自于宝贝之家。董清许是董关鹏老师收养的第二个孩子,他患有耳道闭锁、先天性马蹄足,已经做了7次手术,小小年纪却无比坚强;同样的Ron 和 Celese夫妇一家也收养了四个中国儿童。在2016爱佑慈善夜上,马化腾领捐的孤儿和困境儿童项目捐赠金额达到4800万元。这些真实的故事上演着一幕又一幕的美好。
宝贝之家由几个爱心妈妈发起,这个项目很好,但是规模比较小。爱佑介入之后引入了一汽-大众奥迪的资金,并且借助合作医院的资源,将宝贝之家搬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院内,救助规模扩大了,管理也更加专业化。2014年宝贝之家正式注册成为一家民非机构,这是爱佑孵化的第一家机构,爱佑的介入,引导宝贝之家进行规范化管理,进行机构赋能,产生涟漪效应;引入多方社会资源,扩大项目输出;合力打造机构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
王兵认为:公益不应该是独立存在,而应该不断和其他资源去发生连接,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不断催化新物种、新形式,这种结果将令中国公益充满活力。
投放认知
第三个故事讲述了爱佑创新公益领袖向春,他辍过学,当过阻击手,现在是两家环保机构的理事长。不久前他和同事发现了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块渗坑。从一家两个人的志愿环保组织,到现在的大数据应用,无人机应用等等。向春已经很擅长利用高科技和大数据手段解决环保问题。
王兵在讲述向春的故事时十分动容,他说做环保18年了从未拿过奖,说实话我当时眼泪快下来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默默地付出,一点一点改变着中国公益的现状。我们公益慈善机构自身能不能营造非常好的环境,改变他们的生活待遇?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让他的父母兄弟姐妹因他在慈善行业工作而自豪,让他的财务是健康的这是整个行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钱很重要,但是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公益行业的人的创造力和领导力,我们正是要投放给未来的创造力和领导力。
中国和美国慈善有着100年的差距,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公益行业将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前不久爱佑和新能果举办了一个慈善+纽约论坛。腾讯和新浪的专家们向美国的公益同行分享了很多中国通过移动端筹款的案例,比如99公益日,美国人很震惊。他们现在募款很多时候还在用邮件和挂号信,而中国通过指尖公益已经能在短时间聚集上亿的捐赠人。
今年是2017年,100年前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成立协和医院,这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大一个海外慈善项目;2015年扎克伯格夫妇并没有成立传统基金会,而是成立商业公司来解决社会问题,并投入30亿美元用于医疗科研;Elon Musk和Jeff Bezos分别成立了太空公司Space X 和Blue Origin,他们立志于把人类送到太空。
从自己做项目,不断精进;到培养公益领域处于成长期的机构,看着他们长大;再到推动行业,投放认知。这是爱佑的故事,也反应了整个中国的公益生态。如果把中国公益看作浩瀚的宇宙,爱佑、宝贝之家、向春的机构、各位所在的机构都只是其中微小的一粒。太空中有着太多的未知,也有着太多的机会,无限可能都靠我们去创造和探索。最后我希望用在美国论坛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当时有人提问怎么平衡创新和公益的关系?我的回答是:不创新,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