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 报道 > 浏览文章

50项“国之重器”亮相香港创科博览

作者: 日期:2016年10月05日

大量香港市民参观创科博览。图片来源:文汇报

  “创科博览2016”于9月24日至10月1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博览会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为香港市民带来国家多项先进科技;多位国家顶尖科学家也亲临会场,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

  博览会由团结香港基金主办,展品主要以“十二五”规划的科技成就为基础,总共分为八个主题展区,包括航天、航空、深潜、信息、健康、能源、交通,以及创新创业。博览会还设有香港专区,介绍近期获得国际奖项的卓越科研项目及科研精英,希望激发年轻一代对创新科技的兴趣,并促进香港科技产业发展。

  50项尖端科技项目齐亮相

  博览会现场展出的50项尖端科技项目包括中国航天及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飞机及运输机、深潜至7000米的“蛟龙号”潜水器、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油煤气田尖端开发技术、高铁列车及无人船和无人机等。

香港市民排长队体验“蛟龙号”。图片来源:大公报

  香港媒体观察称, 最受香港市民欢迎的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虽然是仿制品,但是市民可以进入仿真驾驶舱的内舱,感受潜航员的工作环境。据介绍,“蛟龙号”舱内一次可容纳10至11位市民参观,并会播放两分钟短片,让市民了解“蛟龙号”水下作业的具体情况。香港市民为了参观“蛟龙号”,排起了长龙。另外,“海马号”潜水器及“天宫一号”模拟体验舱也大受欢迎。

  除了多项“国之重器”,多家民营科研创新团队也应邀参展。深圳一电航空开发的多款执法无人机、北京众德迪克科技开发的人工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等也亮相博览会。

  “国宝级”科学院亲讲科研经历

  为了让香港市民与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互动,博览会还设有11场专题演讲。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中国铁路智慧运输系统研究开拓者贾利民、中国北斗导航研发专家徐颖等与香港市民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以演讲和答问形式向一千多位香港市民、学者、学生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量子通信方面的成就,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理论知识。据潘建伟介绍,中国的墨子最早用实验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并提出粒子概念和惯性定律的雏形。他表示,由中国研制并成功发射升空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中国人有能力做好科学,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专家、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徐颖博士25日在香港作了“改变我们生活的北斗卫星导航”专题演讲,为一千多位香港听众介绍并讲解了北斗系统的研发过程及具体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表示,高铁的价值和其带来的效益不能以微观经济计算,期望香港未来能通过高铁贯通世界。他说,高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动脉,也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技术能力。中国高铁技术从无到有,从追随者到领跑者,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发展。

  香港市民赞展品“好犀利”

老师带学生参观展品,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物理课。大公网

  香港市民陈先生幸运坐上“航空员出舱活动VR体验椅”,他笑称,自己做了“攻略”,听说这个体验项目排队最久,因此要来排队,“看一下祖国科技的发展”。体验完之后,陈先生大呼“好真实,觉得自己就在太空,中国科技真是迈进了一大步”。

  香港市民黎小姐表示,她一直留意国家科研发展,这次能看见具中国特色的展品非常兴奋,直言“每个展品都好钟意”,又赞扬展品丰富。她说,国家科技愈来愈先进,是作为中国人的荣耀,当中以“蛟龙号”最为特别,因为它能取代人手在深海中探测海洋资源,“非常犀利!”

  庄小姐一家四口到场参观,她坦言两名女儿不太懂科技,但希望她们”见识下”,因为在学校中未必能学到这些知识。她又说,展品具吸引力,女儿也感到相当新奇兴奋,参观后更认为国家国力强大,中国人也可研发自己的尖端科技,不必模仿外国。(蔡啸天综合)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芳村记实(人物篇)
韭菜坪风光
土楼在呻吟
文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