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因素夹击 香港中小企业如何扭转乾坤?
作者: 日期:2016年05月01日
近日,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公布了2016年第二季度香港中小企营商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营商指数已降至2012年第三季开始调查以来的最低位。更有近两成受访企业表示若经济持续低迷,或于一年内结业。
据分析,海外市场欠佳及金融市场不稳,令香港中小企经营环境愈来愈差,这些中小企将何去何从也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营商分项指数全线下跌
此次发布的综合营商指数由五个分项组成,分别为营业状况、招聘意向、投资意向、盈利表现及环球经济。数据显示,五个分项指数全线下跌,其中“营业状况”的跌幅最为显著。
渣打香港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持续疲弱,反映外围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不明朗,仍然对本地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行业分项指数普遍下跌,反映市场情绪普遍悲观;招聘意向首次跌穿乐观分界线,显示市场弥漫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已削弱中小企业的长期信心。
调查还探讨了经济不景气对企业的影响。与一年前相比,65%受访中小企表示利润下降,平均跌幅为18%。若经济不景气情况持续,近两成公司于一年内将面临结业危机,当中5%更表示或于三个月内结业。
各界为中小企走出低谷支招打气
有分析认为,香港经济身处逆境,既是受全球经济复杂动荡所致,也是香港深陷内争内耗泥沼所累,内外两种不利因素夹击之下,香港中小企面对很大经营压力。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郭振华说,近期内地访港旅客人数下降,零售业是受打击最大的重灾区,将来有两成中小型零售企业结业亦不足为怪,但未必一年内就关门。他认为,面对逆境,不少中小企会千方百计减省支出,考虑减少兼职员工、让僱员放无薪假,甚至裁员。若真的“捱不住”,则会暂时收缩业务,预料最终选择结业者不会多达一成。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总裁老少聪表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企业更应善用科技为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应视科技为投资而非成本,以此提升效率、节省营运成本和加强竞争力。
《香港商报》评论文章称,中小企面对逆境,要发挥灵活优势,主动应变,积极进取。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创新产品,展开多元化业务。同时利用内地和“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市场,开阔空间,方能克服困难,捱过寒冬。
特区政府多举措助中小企渡难关
早前,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樑便发表文章称,香港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本地企业总数逾98%,中小企业是香港经济的中流砥柱。未来一年香港经济存在不少风险,需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提振经济,支持本地企业,保障市民就业。
在资金方面,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更容易地向银行争取到贷款,特区政府自2001年以后推出了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由特区政府提供信贷担保,协助企业取得最高达1200万港元的贷款。
此外,特区政府去年向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和“发展支援基金”注资15亿港元,将“发展支援基金”每个项目的资助上限由200万港元提高至500万港元。
2012年,为了协助香港中小企业及行业组织更好地开拓内地市场,特区政府特别推出一项总值达10亿港元的“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
在提供信息方面,特区政府自2002年起设立中小企业支援与咨询中心,为香港的中小企业提供营商所需的一站式免费咨询服务。
特区政府还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制了培育计划以及共享工作空间,为中小企业主提供负担得起的租赁空间以及技术培训支援。
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发言人表示,特区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致力为中小企业缔造有利营商的环境。(俞菁 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