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风民俗 > 浏览文章

胶东渔灯节

作者: 日期:2015年11月03日

网络图片

渔灯节是胶东渔民的节日。它的形成不过三百年历史,但发展演变丰富了许多内容。现在的渔灯节已是一个热闹喧嚣、富于地方文化的渔民盛典,已经成为了渔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渔家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他传统民俗文化不能涵盖的。

    渔灯节最早是从我国传统的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派生出来的,正月十五老百姓讲究点灯、送灯,送灯送到海神庙、龙王庙。后来,渔民发展成把灯送到海上,随浪而飘,一来祈盼一帆风顺,二来盼海神龙王能带来好运。再后来,渔民们选中正月十三和十四,作为自己的送灯节,这个节民间就叫做渔灯节。渔灯节是流行于蓬莱渔村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李家、山后顾家、沙窝孙家和芦洋等6个渔村的共同节日。    渔民们先把五颜六色的彩旗挂在桅杆顶上,在船头上贴上祈盼一帆风顺的对联,在船各处贴上斗方福字,以求福到船家。正月十三这天,渔民们在自家准备好酒菜,杀好猪,蒸好着彩的饽饽,把猪头、饽饽、酒菜、供香、佛腊、烧纸、鞭炮等等都放置在几个柳斗上,摆好后在猪头上洒一点猪血,或在柳斗梁上系上红绸彩花,这两种做法的意思是发血财、挂彩(财)。祭拜供品摆好后,渔民们自家开始大摆酒宴,一来祝当年丰收,二来祝来年更上一层楼。午后一点左右,渔民们开始各自从自家出动,抬着供品柳斗一路走一路放鞭炮,随之而来助兴的秧歌队,更是伴随着锣鼓点扭个沸沸扬扬,加上观看的人群,祭海的队伍从四面八方涌向码头。    码头上,数百只船连靠在一起,渔民们迅速把鞭炮、供品及柳斗一起送到船上,然后挂鞭炮,所有的桅杆、吊杆上都挂满了两三万头的鞭炮。这时,锣鼓响起,船家开始陆陆续续燃放鞭炮,岸上的渔民开始载歌载舞随意拿一红绸,系于腰间,随奏点扭摆,秧歌队则更是欢跳无比。然后,所有来人分年龄、辈份大小,朝着象征着海神龙王的方向叩拜后,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渔灯节一直作为当地渔民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下来,即使在文革期间,龙王庙被推倒了,渔灯节也没有停止。现在,除了传统节目唱大戏之外,渔灯节还把渔家歌舞、大秧歌等特色节目引入了节日庆典,使得整个节日充满了时代气息。正因为其深具人文魅力,2006年,渔灯节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文念) (责任编辑:浮生若梦)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木雕文化欣赏
中华摔跤世家
火枪部落(一)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