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的宗教信仰
作者: 日期:2015年11月03日
网络配图
普米族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因宗教师(巫师)称汗归,故民间又有汗归教之称。汗归识藏文经典,懂藏传佛教仪轨,传说祖师是益史丁巴什罗,而这位祖师的画像为头戴五佛冠的藏传佛教神。巫师汗归的经咒中多是赞颂山神及泉水神(龙神)的,因普米族认为山神、龙神主宰着人畜的生死。另外,普米族重视祭天,届时村寨搭起祭天坛,宰杀牛羊猪鸡,由汗归登坛念经,小巫师击鼓吹螺,场面热烈壮观。各家各户都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仪式,保留与祖先祟拜相关的图腾遗迹,如虎、熊、蟾蜍(蛙)、草等。
普米族的民间巫师,除宁蒗称韩规者外,在兰坪则叫师毕(或师西毕)。人们崇拜多神教,见自然界许多事物均视为神灵,遇到人畜生死、病痛,都认为是精灵主宰。因此,每逢节庆、婚嫁、生育、出行、上山下地、收割新粮等等,都要请巫师杀牲祭献,诵经祈祷,以便消灾祛病,保佑安康。村民较大的宗教活动有祭山神和祭龙潭等仪式。每个氏族在村边山林中认定一棵松树或麻栗树为本家的山神。在这一群被分认了的神树之中,又有一棵大麻栗树作为全村的山神树。农历七月和腊月是各家祭本主山神的日子;四、五月封山和八、九月开山日为村祭日。祭祀时要举行剽牛仪式,或用一只羊作供献在祭祀之前,若被认定为祭祀用的神牛,普米语称为莫瓜,无论它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或踩踏了庄稼,都不许惊动和伤害。在新年后的二三月间,全村集中祭龙潭,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平时人们遇有病痛、灾害,乃至口角等,皆请巫师作法事、念经,祷告菩萨显神保护。有时跳舞驱鬼。 普米族还保留着浓厚的祖先崇拜。代表祖先神灵的是正房中央的铁质三脚架;三脚架下的火塘,代表灶神,其后方有供奉历代祖先的神龛(在永宁称宗巴拉)。每天饮食之前,照例先行简单的奠祭(普米话叫曲斗派),即将一些饭菜置于火塘三脚架上,或先洒点茶水,表示敬献祖先,然后家人才用餐。年节时则举行隆重的祭锅庄仪式。主祭人是巫师,或成年男子的家长。兰坪、维西一带普米族有清明节上坟祭祖习惯。 公元一二七六年(南宋景炎元年)喇嘛教就开始在宁蒗地区传播,但普米族人民直到晚期才有人信仰喇嘛教。一九二三年托甸乡普米族聚居的格老村修建了一座规模较大的经堂,每年六月、十月办会三次。各村在山坡路口砌有嘛呢堆(这是信仰喇嘛教的群众在石头上刻记唵、嘛、呢、叭、哞六字真经的宗教标志),屋顶插经幡,家中供设佛堂。兰坪有洞经会组织,这是受白族、汉族佛、道教影响发展起来的宗教活动。在举行宗教活动的同时,要演奏洞经音乐。相传自明永乐七年即由四川传入云南,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它是一种较为优美的古典民间乐曲,深受群众喜爱。 (责任编辑:浮生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