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作品 > 浏览图片

卧牛城

作者: 日期:2018年09月20日
人气: 票数: 投它一票

共有 1 张图片,点击上图浏览。

新时社记者卢建明报道 忻州位于山西北中部,古称“卧牛城”,驰名的“晋北 锁钥” 古称“晋北锁钥”忻州是个怎样的地方呢?有句古话讲得好,说:“南绛北代,忻州也不赖”。各位且不要小看了这句话的分量,南面的绛州,乃是称霸一时的晋国的首府;北面的代州,原来是西汉“文景之治”文代王的发祥地,说代州是西汉的“特区”,一点也不为过。这句古话何时讲开?影响面有多大?我们似乎不必考究,应当考究的是忻州的肩膀上能否担起此分量? 五十年代初期,几乎天天清晨,有不紧不慢的骆驼队伍,沿着忻州城内南北走向的铺满鹅卵石的路“笃笃”行进,驮队身后则是悠扬的驮铃声。忻州确系古来要紧的商贾必经之要道。城内旧财神庙旁,是当时的发电厂,每天准时拉汽笛;城外则是北同蒲线上咣当咣当的火车声。街上有每年修补竹门帘的工匠,麻利地交替甩着缠有编门帘线的竹坠子,声音清脆而优雅;而打“干馍馍”(当地一种白面小吃,烤制工艺复杂,硬而疏,咸香,有嚼头,不少人将其作为下酒佐料)的匠人,分明以一种夸张的动作,挥舞着手中铮亮的擀面杖,在案板上作卡拉扬状,敲打出类似广告般的打击乐......小城逐渐不那么静谧了。 南北通长的主要街道,相当于该城的中轴线,但东西两侧不对称,西面紧紧贴住突兀伸出的九龙岗之小山嘴,整个西面是随山就势,是坡度很大的坡地建筑群;路东也不平,但坡度已然很小了,缓慢地坡向东门外的牧马河。城东的井水,拿扁担就可以把水桶够着,而城西的水井,井绳能缠绕辘轳三层以上,朝下一望,小腿肚子都得抽一抽,井底下有一点点发亮的意思,扔块石子,好半天才能听见落下去的声音。该城址的北面,南面,东面,都可以找到平坦的地段,为何偏偏建城选址在此处?这正是古人高明之处,首先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西面可利用地势之险要,东面则是蜿蜒的牧马河,可减少防御的兵力,其次,崇尚“民以食为天”的先人,决不似当今的开发商,欺农霸市,跟农民,市民争地盘。忻州北有忻口咽喉,南有石岭关隘,雄踞其间,占尽了锁钥之地利。 素有“卧牛城”之称的忻州城,平面及竖向布置都极为讲究与合理…...城西南高耸处,建有“秀容书院”,暗合太白金星的方位,企盼子弟中多出俊秀;东北角,则布置“火神庙”,也符合古人“青龙白虎”的一贯思维。除了道教的财神庙之外,城北盖有比旧县衙不知档次高多少倍的富丽堂皇的“文庙”,在毫不遮掩“官本位”的古代,尚能如此尊崇先贤,实在出人意料。城东,有尊奉如来与观音的佛教庙宇,与之相隔不远处,则专有一座尼姑庵,既便于管理,又便于僧人佛事活动。城南,还有“关帝庙”。在占地面积不大的小城,将各路神仙聚在一起,同一个城池,不啻为和谐统一的楷模。由于西高东低,过水面积很大,竖向排水防洪应为重点解决的问题,而忻州的祖先们,处理得可谓尽善尽美,首先,利用建城时大量用土而挖掘成的大坑,作为蓄水小湖泊,我的印象中至少有四,五个,当地人称“水泊子”,几乎每个里都有鱼,天热时,可下去游泳戏水。其次,把“护城河”,城门等等,都作为排水通道。令人称奇的是,在所谓“小北门”一带,竟留有一大片沼泽地,现今叫做“湿地”的芦苇地,不仅调节小气候,还可引来飞鸟盘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分明是留给后人的极为宝贵的财富。祖先的理念不仅让这座卧牛城形不成水患,而且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天上之水,多少年来相安无事。反倒是,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城外大兴土木,破坏了原有的水系统,一场不算太大的雨,就招致水没腰身,不少居民受到水淹之苦,真是无知胜过天灾! 解放初期,忻州人也明白,全山西保留完整城墙的就是咱们与平遥两家!南北城门都有瓮城,小孩子们在城墙上可以围着跑一圈,南城门有砖舖地面的马道坡,骑兵可直上城楼,城墙上为避免渗水,地面也拿砖舖。北城门则更为讲究,三层城楼,气势宏伟,城楼南北都悬挂着巨大的匾额,浑然书写着“晋北锁钥”斗方大字,苍劲有力。老乡们说城墙高三丈六尺(折合12米),走一圈九里十八步。如今,除了北城门幸免于难外,其余几乎都不复存在了。举目四下张望,只见源源不断的中外游客,纷纷向平遥聚去,将大把的人民币留给了平遥......城内所建的庙宇大概所剩无几,尤其令人心痛的是,作为尊崇文化象征性的建筑群---罕见的文庙,先是作为党校使用,党校搬走后,那就老爷不亲舅舅不爱,居然在七十年代被一把火给烧没了。我依然记着,文庙大殿里那耸立着的,两个人尚难抱住的大柱子,这样的木材,没有几百年是长不成的! 忻州是丘陵地带,盛产杂粮,但热爱生活的忻州人,就把以高粱为主食的日子,调理的有滋有味。他们把高粱第一次磨出,第一次过箩子的面,叫做“头栏子”面,其营养价值与口感,不亚于一般的白面,因此,逢年过节或来客人才吃,平常则吃“二栏子”或“三栏子”。细箩子箩不下来的,再用粗箩子箩,箩下的面掺以黑豆面,做当地人叫“碱水窝窝”,又甜又符合当今“黑色食品”的观念。家家有一个“酱瓮子”,一米高以上,酱料多为家传,常掺些面汤,黑酱,甚而剩饭,被腌制的则是萝卜,芥菜,甚至不熟的香瓜,西瓜皮,不论什么原料,只要经过一段时间腌制,则其香无比,谓之曰“老蔊菜”,很是开胃口。此地原为农耕社会与畜牧社会的交错地,所以民风强悍,男子自卫能力强,十有八九会摔跤。历史上既要应付北面游牧民族,又得顺从南朝,所以较世故与圆滑,精明而善辩。传说李自成路过忻州取宁武时,忻州有一位智者,在南城门挂一幅大对联,横批是“日月无光”,讽喻明朝将亡,李自成闻之哈哈大笑,绕城而北上。最近一直夸耀山西人“走西口”,在内蒙如何如何;但忻州人则更胜一筹,他们动辄去了俄罗斯,外蒙,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忻州人的亲戚在外蒙。忻州妇女的不少聪明才智由于被社会所埋没,只有在办丧事时,才给了她们PK的机会,所以,为什么忻州一遇丧事,则观者如堵,局外人是不会明白的。看热闹的要听,从众多女眷中分辨出最有才情的一位。哭者如太悲伤,则哽咽难语,人们不知所云;如太流利,则使人怀疑其孝道,故非常难以拿捏。操胜券者,往往在如歌的悲怆的哭诉声中,历数亡者的种种恩德,其情之真,其感之切,常常令闻者边听边掉泪,边掉泪边随送葬队伍前行。客观上,壮大了送葬队伍的声势。到此,你可能才明白,为什么北京人说“听戏”,而不说“看戏”。 我幼年时在忻州度过,北门城外有一座桥,大家都叫是“藏孤桥”,说当年程婴与公孙忤臼,在此桥下藏身过;城北还有个街巷叫“七贤古道”,当地老人们说也是后人为追念当年藏匿赵氏孤儿的七位贤良,遗憾的是,那座桥也早已拆毁,“七贤古道”也无踪无影。忻州民间充满神话与传说,比方县城北面有座“金山舖”,传说山里有金库,但必须是尉迟恭转世才能打开库门,如果硬来,则会水淹忻州。还有大名鼎鼎的的太行余脉----系舟山,我们的老师就讲,那是大禹治水时,系过船的山。还听老人讲,忻州有个“秀容巷”,其得名是由于,忻州原叫“秀容县”,明初常遇春攻下城后,醉酒后下令屠城,酒醒已杀到此巷,赶忙叫停,故将此巷称为“秀容巷”。流传最广的就是“忻州无好女,定襄无好男”,原因是定襄出了个吕布,忻州出了个美女貂蝉,他们占尽了风水….听说忻州已查明了貂蝉的出处,并在其故里进行开发。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摄影作品

大跃进的文化遗产——
夕阳西下&尹华超拍摄
记录梅好生活
火枪部落(一)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