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作品 > 浏览图片

南高古会摔跤

作者: 日期:2017年04月13日
人气: 票数: 投它一票

共有 3 张图片,点击上图浏览。

南高跤事 忻府区有“四坳八景”之说,“四坳”即东有西张,西有东社,南有北宋,北有南高。南高村地处奇村镇,东倚银山,北临金山湖,西拥奇村温泉,南接奇顿公路,七千余亩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三千之众生生不息。除享誉全国的温泉地热外,南高村名震天下的当数摔跤挠羊了。这里,有多少次大型集会,就会有多少场摔跤挠羊;有多少平民百姓,就有多少观众成跤迷;有多少青壮男人,就有多少跤手。换一种说法,有多少跤事,就有多少神奇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 关于南高摔跤或忻州摔跤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据说岳家军中有位忻州籍老兵叫陈婴,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屈死于风波亭后,陈婴愤而解甲归田。陈婴为继承先烈遗志,就在乡里为乡亲们传授摔跤这门军营跤术,以酬抗金夙愿。另一种说法是,摔跤原名“角抵”,即“抵羊角斗”之意。“角抵”源于蒙古人在广阔的牧场上开展的一种互博技艺,用以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 南高人似乎更认同后一种说法,在千百年来民族融合和渗透的岁月里,这里是民族纷争的古战场之一。再后来,忻府区成为山西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在以农为主的年代里更显得突出。经济活跃,决定了文化发达,也必然促进着民间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 南高村东头姓孙的多,南卢姓卢的多,西头姓赵的多。过去全村的建筑以西头为最,而西头的建筑又以寺前头大巷子里的十九间楼院最佳。这是名扬忻州的大财主赵超升的府第,整个庭院古色古香,典型大方,既像富丽堂皇的宫殿,又像庄严肃穆的寺院,内院有十九间楼,外院有十八间厅。赵超升财大气粗,乐善好施,在生日和重要节日,总要请一班唱戏的前来捧场,自然少不了摔跤。在乡亲们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中,挠羊汉过五关斩六将,扛着肥羊尽兴而归,而赵老爷子则心满意足,脸上有光。可惜后来连年战事,兵荒马乱,赵家人东躲西藏,日趋衰落,十九间楼院也随之灰飞烟灭。岁月荏苒,风光不再,但传统的挠羊活动却一天天流传下来,经久不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比赵超升的阔气繁荣,大多数南高人生活艰难,难以为继。不少人辞妻别子,踏上漫漫西口路。“人推磨,手提水,狂风恶土不离嘴”,数以百计的南高人在天寒地冻的口外住地方,跑草地,做买卖,他们手中赚回的每一枚铜板,都浸透着斑斑血汗和几多辛酸。勤劳勇敢的南高人不仅学会了做买卖,也学会了摔跤的技艺,可谓一举两得。 清朝末年,南高村摔跤出现了第一个兴盛和辉煌期。这段历史不太遥远,仅从留下来的遗存和上了年纪的老人口中便可隐现当年摔跤的气场和壮阔。 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是南高村的龙王庙会,摔跤作为一顿主要活动,一直沿袭下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年的春种之后和秋收之前,村长、族长或一些有权威风范的长者,喜好红火热闹,又乐善好施,便组织牵头“唱大戏”,而挠羊则是“大戏”之后的“压轴戏”。 一场一定规模的挠羊赛,必须摔倒六个,一是讨个六六大顺的吉利,二是人们信奉关帝爷,取过五关斩六将之意。实际上,挠羊只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群众性竞技活动。那时候,物质条件匮乏产生不了多少精神享受,在一个两、三千之众的大村子,除了看摔跤之外,还有什么比这更红火热闹的感官娱乐。作为人人都能广泛参与的古老竞技比赛,既公开公正,又一波三折,无形中具备了强烈的吸引力和诱惑力。南高摔跤融力量和智谋于一体,特别是那个年代,原始的、体力的劳动代表了人们战胜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主要手段,而强壮和力量愈显至高无上。 可以想象,南高人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街头院落,只要有一小块地方,人们便围圈而摔。同大人一样,小小年纪的村童,十分喜欢这种跌倒爬起来再摔的游戏,“挠羊”的孩子无可争议地成为“孩子王”。一不小心,摔破了,碰着了,衣服撕破了,回到家里,顶多受到父母一两句责备而不必担心拳脚相加,因为父母知道,不摔不跌,不经风见雨,孩子很难长大,更不用说干大事业了。 忻口战役打响后,我第六区公所兵民偷袭忻口的日军,并夺取了部分军用品。1938年2月12日,乍暖还寒,日本鬼子出于报复,突袭南高村,在躺虎坡和赵家坟大开杀戒,屠杀百姓63人,打伤50多人,纵火烧毁民房数百间,火光冲天,横尸遍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高惨案”。敌人的屠刀泯灭不了南高人民誓死抗日的信心和决心,西忻县掀起组建抗日义勇军的热潮,南高村一百多名青壮年跤手踊跃报名参军,开赴前线。抗战歌声响彻山川:义勇军呀,真英雄呀,浴血抗战杀敌人呀。卫国家呀,保家乡呀,不败日寇誓不休呀…… 解放后,摔跤获得了新生,南高村也由此迎来了第二个摔跤挠羊黄金期。1960年,忻州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正式获得“摔跤之乡”的美誉,而摔跤之村南高功不可没。恰好在这一年,中国人碰到了“三年困难时期”,从这一年开始,饥饿和贫穷严重地威胁着南高村的每一名村民,连吃饭也成了大问题。奇怪的是,摔跤这门古老的竞技活动在这三年并没有衰败,反而凸显出顽强的生命力。这里,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叫崔银忙,一米八几的个头,年轻时是响当当的挠羊汉,即便到了古稀之年还经常与年轻人过招,耄耋之年还常常步行去跤场去看比赛,他担任崔氏家族和南高村摔跤总教头长达70余年,直到九十岁时驾鹤西游。那时南高村有十个生产小队,崔家所在的小南高属第十队。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民们也需要消遣和娱乐。于是,摔跤便在劳动间歇作为一种精神调节剂在田野地头倔强地兴起。青壮年们索性甩掉千层布底家纳鞋,脱去清一色灰蓝泛白带补丁的旧褂子,把饿得前心贴后心的肚子勒了又勒,两两成对,赤缚交手,左一扑脚,右一倒钩,要么一个“仰八叉”,要么另一个“狗啃地”。 南高村驻着22名北京知青,他们少不了表演革命样板戏,村干部为了调剂文化生活,请县剧团来村里唱戏,而挠羊总是在半夜戏散场后隆重开场。跤迷提前入场,而挠羊汉则是在自家的热炕头上一直睡到半夜。这时候,老母亲或妻子已蒸好一笼窝头,热气腾腾端来,才叫醒儿子或丈夫吃。据说挠羊汉吃的窝头是夹生的,有意不蒸熟,为的是上场后耐饥,而且吃了夹生的窝头特别有劲儿。作为唱大戏的南高村是东道主,也叫做“社家”,戏一开演社家在戏台两侧各插一面跤旗,场下马上出现一阵骚动,自然是南高带大家,两家代表跳上台去拔下跤旗,开始组织人马,准备对垒。戏散了,摔跤开始了。起初上场的是一些乳臭未干的少年娃,随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场上的胜负情况常常是一方跤手连接摔倒五个,另一方第六位上场的跤手往往是对方的“克星”。气氛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跤迷们愈看愈精彩,愈看愈想看。大多数的“羊”都会被南高人挠去,不过,也有失手的时候,村干部便觉得很没面子,跤迷们也觉得脸上无光。这时候,就会有人出面,或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或个人,慷慨解囊,宣布挠羊赛继续进行。直到决出“二羊”、“三羊”,往往这样的比赛更精彩更激烈,奖品也更丰厚。 说到奖品,一般以羊为奖,也有奖香烟、布料、毛选的,后来也有奖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的,再后来还有奖牛的,奖汽车的。 同历史上许多“书香门第”一样,南高村的“摔跤世家”崔氏家族令人瞩目。“摔跤世家”的掌门人崔银忙,镇守西北乡,挠羊无数,而使这个家族获得无数荣耀的则是他的后辈儿孙们。老人膝下四个儿子除长子早逝外,次子崔贵海是乡间有名的挠羊汉。到三儿子崔富海时,摔跤世家进入鼎盛期。 崔富海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与指导,酷爱摔跤。有一年在忻县中学读书时,他听说邻县原平正举办挠羊赛,一种强烈的诱惑让他偷偷溜出校门,骑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星夜赶往七十里外的原平。到达后已是深夜,一位跤手已经摔倒五个,崔富海自告奉勇,冲上前去,观众和“喝跤人”还来不及打听这位年轻后生的来历,崔富海已经和对手交上了手。对方身高体壮,相比之下,崔富海简直就是一根豆芽,观众发出一阵叹息。只见崔富海瞅准对方的破绽,以疾如闪电般的抱腿,然后以一个扎实的蹲步,借着对方的猛劲,顺势“呼”的一声将对手从背后摔出去……崔富海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连摔五名跤手,一举挠羊。发奖时,主办方却找不到获胜的挠羊者,而此时崔富海已经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返校的路上。 崔富海从此与摔跤结下了不解之缘,1959年9月,24岁的崔富海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捧回了摔跤金牌。这块金牌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忻州体育史上的全国金牌零的记录,被理所当然地载入《忻县志》中。崔氏抱腿绝招不仅轰动京城,而且也在全国跤坛确立了具有忻州特色的摔跤技艺。崔富海被评为山西省体育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全省群英会。连夺两次全国冠军后,他担任了省队教练,1981年崔富海率队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之后崔富海被评委运动健将、高级教练、省队总教练、山西省摔跤协会副主席,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崔银忙的四儿子崔明海,完成了从挠羊汉到省队队员的转变,夺得一次全国冠军后回到忻府区少体校担任教练员,后升任区体委副主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崔家的第三代人在全国跤坛迅速崛起,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长孙崔树和连续10次夺得全国冠军,并三次并立一等功,运动健将、高级教练系于一身,现为山东体院教授。孙子崔爱和、崔保和、崔林和分别从省市体校毕业,在全省比赛中争金夺银。四孙子崔补和是全国青年锦标赛冠军,1983年、1984年连续两年赴美国参赛,获得世青赛第6名,是运动健将、高级教练,山西省自由式摔跤主教练。第四代人崔建荣、崔俊,重孙女崔丽珍在区、市、省比赛中初露锋芒。崔俊被火车头体协特招,取得全国第三名。第五代人崔晓成两夺全国青少年第一名,全运会冠军,赴澳大利亚比赛获得冠军。 从崔银忙到他其后的五代人中,有20余人献身于摔跤事业,摔跤技艺代代相传,挠羊次数无法统计,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金牌25枚。 在全国范围内,南高村崔氏家族似乎比内蒙古特木尔家族、山东谭氏家族、北京沈氏家族、河北常氏家族名气更大,成绩更优异。1983年8月,忻州市政府授予崔家“摔跤世家”铜匾,而崔家如今的领军人物崔富海则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跤乡功臣和跤乡功臣教练、中国式摔跤杰出贡献奖、感动忻州跤坛十大杰出人物等殊荣,被评为山西省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挠羊赛代表性继承人,其专著《抱腿技术研究及抱腿四十一招及运用》、《跤乡抱腿绝技》成为体育大学教材,影响甚广。 对于摔跤挠羊赛来说,内行看个门头脚道,外行看个红火热闹。在跤场上,男女不论,老少不拘,从小在跤场上跌打滚翻,撕破了裤子,露出光腚也不怕,也难怪人们说:“南高人摔跤不要命”。南高人摔跤挠羊的绝招叫做“屈小腿扛”,把右脚跨前下插到对方脚中间,接着左脚跟上、低头、弯腰、前冲、半下蹲、左手迅速伸向对方两条腿里,紧紧抓住右大腿根儿和半拉屁股不放,当对方由不住下倾时,左手会快速托屈到小腿前面,突然间抬头、展腰、蹬腿,顺势将对手扛起,撂倒在自己身后。一招鲜,吃遍天。凭着抱腿摔绝招,南高人在方圆几十里一次次挠羊,涌现出了孙海卫、崔天全、赵六、崔建云、王润全、卢志勇、班连喜、卢二万等近百名挠羊汉,使这种古老的挠羊竞技不断弘扬广大,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跤场上,看摔跤是次要的,看“人”是主要的。后生们眼睛火辣辣地瞅寻着那些袭人的姑娘们,而姑娘们却在用余光接应后生们传递过来的热情,然后两个人在挨挨挤挤中逐渐靠拢,进而相爱。挠羊汉班连喜在挠得一只大肥羊的同时,娶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赵引莲,如今他们的儿子也到了挠羊的年龄。还有孙增宝在走下跤场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同班同学班爱梅走进了他的生活。古老的摔跤竞技和甜美的爱情相结合,演绎出一出出唯美的爱情婚姻佳话。 摔跤挠羊从田野或乡村的赤缚滚扑,逐渐登上了大雅之堂,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忻州市能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市”的殊荣,与南高村轰轰烈烈而又蓬蓬勃勃的摔跤挠羊是密不可分的。“摔跤世家”掌门人崔富海年过八旬,但仍宝刀不老,退休后他回到南高村,投资建起了忻州跤园。这里陈列着珍贵的历史资料,建成了民间青少年摔跤培训基地,同时也成为忻州挠羊赛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2013年10月1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摔跤协会主主办,忻州跤园协办的“摔跤世家”杯全国摔跤挠羊赛在忻州跤园门前广场隆重举行,吸引了全国摔跤界名流薄建伟、梁磊和数以千计的跤迷参加。2014年8月16日,“摔跤世家”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总结,也象征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崔富海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无不感叹挠羊赛规则、场合、奖品、市场的变迁,他认为传统摔跤正在从中兴逐渐衰落,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有些政府官员目光短浅,只重“金牌战略”,不注重资金投入和青少年跤手的培养,以至于大批运动员、教练员外流,加之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让孩子摸爬滚翻、吃苦受累,长此以往,南高村摔跤甚至忻州和山西摔跤势必危矣。说罢,老人一声长叹,半晌不语。 摔跤曾给忻州人带来了无数自豪与荣耀,作为后来人,我们完全有责任有义务赋予摔跤挠羊以更新的生命和活力,让它冲出石岭关、娘子关,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我们期许,我们相信这样的非物质文传承下去。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摄影作品

红崖峡谷
致天下所有劳动者:您辛
宏村寻秋韵
沙子诉说的故事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