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的未来,总有一个最优解
作者:编辑 日期:2023年03月17日

翻译
搜索
复制
湖南湘潭青山桥镇,一个素有湘潭小西藏之称的偏远小城,这是34岁小伙赵赣龙的家乡。
因为家庭贫困,年少时的他曾多次面临辍学的风险,好在经乡亲们的帮助,他的学业生涯得以顺利完结。

在赵赣龙悉心的教育跟陪伴下,曾经无药可救的皮孩子不仅改掉了小偷小摸的陋习,还变得懂事起来。 从帮助小海之后,赵赣龙的公益之路就再也没有停下。 在家乡派出所,他经常能接触到跟小海类似的留守儿童,从他们身上赵赣龙仿佛也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书读,不能掉队。 2015年,村民谭女士到派出所申请开具贫困证明,这项服务本不在公安业务范围内,但赵赣龙还是选择了多管闲事。 在得知其女儿小洁因拿不出费用即将面临辍学,他果断将口袋里仅有的600元塞到谭女士手中,从没见过爸爸的小洁面对眼前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男人喊出了爸爸。 但仅凭自己的工资很难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照顾周全,于是他借助相关微信群为孩子们进行助学筹款,在赵赣龙身体力行地影响下,越来越多人献出了爱心。 截至去年暑假,他总计筹得22万余元善款,为121学生带去了帮助。

乡村儿童成长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更关系到乡村全面振兴的未来。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若想将乡村儿童成长问题落到实处,教育就必须被摆到显要位置。
我们常说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但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乡村儿童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也是未来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育人功能、补齐我国乡村教育短板,才能让本该求学的年纪安心在校读书,才能为乡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当一代代人投身乡村建设,当乡村的价值美好被一点点发掘,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教育、村民们不用奔走他乡也能赚取可观的薪水,孩子在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关爱下成长,昔日阴郁的脸庞才能重现笑颜。

一直以来,在帮扶乡村儿童的路上,从不缺乏像赵赣龙这样的好心人,因为他们,无数个孩子的梦想得以发光,无数个家庭的命运得以改变......如今,长江两岸无数个乡村开始因地制宜向着振兴大刀阔斧前进,他们也要努力承担起有关乡村儿童成长更多的责任,让乡村振兴、让乡村教育振兴、让那些带有孤独、潦倒意味的童年不再重蹈。
历史是一代代接替向前发展的,乡村也会在一代代奋斗中焕新,到那时便不会再有乡村问题少年因贫辍学少年,他们都会和其他孩子一样,沐着朝阳成长、怀着梦想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