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的独居老人傅历,在长白街道控江路的小区里住了几十年。周围邻居不论老少,都尊称他一声傅老师,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西藏军区总医院做了二十多年医生。退休后,他也常会给邻居小孩们看病。
2020年武汉疫情袭来,大家感到陌生、恐慌的时候,他亲自给社区工作人员讲课,告诉他们什么是隔离,怎么做防护,如何正确对待疫情。
但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成了上海疫情中最需要帮助的人。
4月1号,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整个小区进入封控。没有囤菜的习惯,傅历家中准备的食物只够维持5天。
所幸,曾经在部队几十年的经历和军人专业的训练,使他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应该这样讲吧,碳水化合物,200克,一天,人就能活下去,还有不要断了水。
封控的十多天里,他每天烧开一大锅水,放200克大米,煮成稀饭,这就是一天的口粮。为了减少消耗,他尽量保持不动。但缺乏维生素,使手脚出现溃烂,口腔也长满了溃疡。
傅历在医生的建议下养了一只狗,疫情期间,每日与狗为伴(️在人间)
傅历知道,小区里有很多阳性患者,居委会和志愿者工作繁重。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添麻烦。
他没有子女,早年的一场婚姻因不合散了,父母也双双去世。疫情之下,抢菜对他来说是个大难题。
虽然傅历平时会使智能手机,知道在手机APP里如何买菜,但是疫情期间,输入地址后一拉,列表里的商家都是灰色的,没有店开张。
13日早晨,他敲开了同一层楼隔壁的门,邻居是位年轻男孩。我跟小弟弟说,家里没什么吃的了,你能不能帮我在手机上买点东西吃。
邻居男孩说,要不我帮你申请应急帮手试试看。傅历补充道,自己患有十年抑郁症,应该还属于残障人士。他让对方给自己申请了残疾证号码,并且把号码添加在求助信息里。
男孩帮他填写了一个表格,说明了他是残疾人的情况。还告诉他说,你等着,可能有人给你打电话,你把情况如实跟人家讲。
4月14日下午3:07,微信群国定路31号爱田水果群弹出消息的时候,李恒正在玩手机。一条消息出现在他的视线,标签为独居老人,上海市残疾人证号码:64b1,是吃的都行。这条消息,是由应急帮手的客服人员,流转到了商家手里。
群里消息发不出去不到三分钟,多人响应。经营便利店的林勇是第一个回复的,他愿意免费提供鸡蛋和牛奶。水果店的姑娘王莉说她解决水果问题。又有几个骑手愿意免费跑腿。
林勇谢绝了骑手们,直接在群里@了骑手李恒,他们是朋友,疫情开始以后,两个人一起驻扎在林勇的便利店里。李恒回复说,他要自掏腰包给老人买一袋大米,并且免费跑腿。
水果店、便利店老板和骑手们响应(️在人间)
4月14日下午3:00左右,水果店的姑娘王莉拨通了傅历的电话,告诉他有几个人想要帮他,给他送点东西。他不知道的是,王莉之所以能够打捞到自己,是自己在应急帮手求助的结果。
骑手李恒今年30岁,是一名粤菜厨师,海鲜小炒是他的拿手菜。两年前,他来到上海的一家酒店里当厨师,一个月有8500的收入。在广西老家,李恒70多岁的父母帮忙带着他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小孩,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都要靠他和妻子打工支撑。
这两年,疫情断断续续,李恒收入不稳定。为了补贴生活,他还会兼职做跑腿骑手。因时常到林勇的便利店取货,两人渐渐成了朋友。
今年正月十六,返岗才发现自己所在的酒店突然倒闭了,老板拿钱跑路,欠下半年的薪水没发。从2月16日到3月31日,一个月多的时间,李恒没讨回来工资,却等来了上海疫情的消息。
疫情之下,上海到处封控。酒店倒闭,自然也没了住处,为了报团取暖,林勇邀请他,一起住到便利店里。真的要感谢林老板收留我,疫情之下,我知道很多人都需要帮助,所以我也想帮帮别人。
这段时间,李恒很少接单。一家老小等着自己养活,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的他,很担心如果被隔离了,一家要怎么办?
但这一次,李恒毅然决定冒着风险把单给送了。
大概3点半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店家们基本东西都备齐了,水果、肉、蛋、奶刚好拼了一箱。李恒打包好一大箱物资,还有各种速食品,一袋大米,这是大家给老人准备的一份孝心。在打包好物资后,李恒穿上大白防护服,带上两层口罩,抬起一箱物资和大米绑到了电瓶车上。
集齐物资,骑手李恒做好防护,准备出发(️在人间)
14日下午3:53,还下着小雨,从长白街到控江路,3公里的距离,李恒用了二十分钟,将物资送到了小区门口、交给志愿者,反复叮嘱尽快配送。直到打电话给傅历确认收到后,才放心走掉,我老爸老妈也70岁了,听到他声音的一瞬间,我就想到自己在老家的父母。我知道,他需要我们。
在电话里,傅历诚恳地说了声谢谢,声音听起来很憔悴,没有精神。李恒马上回答:不用,这个都是本分事情。
14日下午4:00,傅历家门被敲开。两板鸡蛋,60枚,一提特仑苏,五六斤蔬菜,苹果,香蕉,火龙果,耙耙柑,橙子,梨,沃柑若干,一袋10公斤的米,装在一个箱子里,被一个小伙子送到家里。箱子上面写着:独居老人,行动不便,麻烦防疫工作人员送上门,谢谢。
骑手李恒将物资送到傅历小区门口(️在人间)
当一大箱物资送到楼里时,邻居们都很羡慕问他,这箱物资是哪里来的,他回答,是社会上的好心人送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知道,那一通电话后面一定还有许多位帮助我的年轻人。
收到物资后,老人给自己做了一顿饭,他说:
回想起来像小说一样,我拿出一颗青菜,然后给它炒了一个很漂亮的青菜,它里面还有一点肉,我还给自己做了一个肉丸子汤,炒了一个土豆丝。这一顿饭,是我平生以来吃得最香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