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海外视点 >> “便宜+健康+美味”的网红公益超市

日本成孤独死重灾区

在日本,孤独死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在中国,这个危机也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逼近。成群的苍蝇,一地黑水,一张写着管理员请帮帮我的纸条,这是日本一位62岁的老人与世界的最后关联。

2 (2)
死者在生前写下纸条管理员救救我,却没能送出家门
他没有工作,终日闭门不出,家中水电和煤气已经停掉5年,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生活的。 直到有一天,邻居闻到刺鼻异味后报警,警察进入老人家中,发现他已经死去两个月,腐化得皮开肉绽,家中一包包生活垃圾和排泄物堆成小山,惨不忍睹。这个场景出现在一部探讨孤独死现象的纪录片《老年公寓清洁队》中,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讨论。网友们悲哀的是,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日本,孤独死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在中国,这个危机也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逼近。
孤独死成日本社会之痛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2017年约有4.7万人孤独死。他们生前在社会上处于孤立状态,长期不出门,没有社交活动。独居生活中因为摔倒或者突发疾病在家中死亡,死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被发现。日本孤独死案例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 年代,日本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老龄化加剧,从个案演变成了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
究其原因,一方面日本在二战后婴儿潮出生的居民迈入老年,社会人口结构已经进入过度老龄化时期。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家庭少子化和未婚率上升的趋势,独居老人越来越多。截至2015年,日本1.2亿人口中有3392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比率达到26.7%,其中一半以上的老人选择独居或与老伴一起生活。
现代化快速发展下,移动支付、线上预约、电子商务等服务方便了社会大众,但对于老人来说,却带来了落后于时代的不适感。伴随着退休后社交圈的紧缩和身体老化带来的行动不便,独居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普遍较低。在日本社会不愿麻烦别人的人情观念下,独居老人往往主动切断与外界甚至子女的正常交往,自我封闭起来。
于是就出现了这个怪圈越来越便利的社区生活里,孤独死现象反而愈演愈烈。从日本保险协会发布的《孤独死的现状报告》可以看到,2002年东京65岁以上老人孤独死人数达到1364人,十二年后增长到2885人。其中,女性死者平均死后7天才被人发现,对于男性死者来说,这个数字是23天。被发现时,他们的尸体往往发臭生虫,失去人形,早已没有了逝者的尊严。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二次元和宅文化的流行,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工作也不社交,在家中沉迷虚拟世界,孤独死现象出现了年轻化趋势。根据日本少额短期保险协会统计显示,孤独死死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20到50岁的占了四成。
孤独死将在中国重演?
虽然孤独死在中国尚未成为社会问题,但已经发生了不少触目惊心的案例,令人警醒。2015年,湖北黄石市一位裴姓独居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据推测,老人已经去世六年,被发现时只剩一堆骨头。裴先生是一位离休干部,单身无子女,也鲜少和邻居交往。老人的侄儿、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曾到老人住处寻找,没有发现死在卫生间的老人,一度以为老人失踪了。
还有2014年,中山一位老人死亡一年多才被发现,尸体已经发黑变干;2018年,郑州一位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邻居闻到异味后报警,才被人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向中国慈善家指出,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比中国早大概20年,未来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很快赶上日本。早在1997 年,我国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 ,标志中国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由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三十多年的低生育潮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我国老龄化趋势会进一步加重。根据中国人口学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发布的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5%左右。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中国社会和家庭养老压力剧增。一方面,我国家庭呈现核心化趋势,多代共同居的大家族减少,夫妻与子女组成的两代家庭增加,这就预示着养老模式从过去家族网状养老转为点状养老。加上大量年轻人在一二线城市安家乐业,留守县城和农村的空巢家庭比例上升。另外,超过百万失独家庭在养老问题上没有子女支持,加上丧子打击留下的心理创伤,他们往往自我封闭,远离社交活动,在暮年可能面临孤独死危机。
根据人口学学者王广州调研结果,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总量为576.49万人,其中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且无配偶老人超过305万人,比2010年增长了11%左右。他们一旦突发疾病或者摔倒,难以及时呼救和得到救治。另一方面,中国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配套条件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从事养老行业十余年的陈杰对中国慈善家表示,目前有迫切养老需求的是30后40后,然而他们的消费观决定了他们不会为养老需求付费。



从他们过往的人生经历看,他们经历过风雨飘摇的时代,是非常苦的一代人,消费观念非常保守;从代际关系来看,他们的子女观念也相对传统,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违背孝道。陈杰看来,大部分30后、40后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度过晚年。而这种养老方式可能面临着硬件防护设施不足,缺乏子女照料的情况,在紧急状况下老人抗风险能力较弱。
多元防护 老有所依
为了预防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孤独死危机,需要将政府与民间力量结合,帮助老人和子女形成正确的养老观念,鼓励老人在社区互助,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立体的支援体系。十三五规划将我国养老政策定位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2013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纳入法规。法规要求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对于居家养老的老人来说是一针强心剂。
都市社区的闭锁型住宅降低了居住者的外出频率,对邻里交往并不友好,这就需要社区积极出力,要以居委会或村委会为依托,挖掘老年协会、社区老年大学等社区资源。在政府助推力下,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共同搭建完善的社区服务,增强社区老人的互动交流,提高空巢老人对社区的归属感,改善邻里疏离的人际关系。
另外,我国正在加大养老院、老年公寓、养老社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和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未来10-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产业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22.3万亿元。
养老产业资深从业人员陈杰对中国慈善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西方养老观念的引进,养老院的受众越来越广,2008年刚开始做养老的时候,住进来全是高知,其中大学教授最多。后来多了一些国企退休高干,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像企业主退休后也开始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养老方式。另外,为了防范居家养老家庭出现孤独死,可以从住所入手增加针对性的防护,日本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尝试。
2012年开始,日本地区部分地方政府将垃圾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用户信息整合到信息安全平台,对独居老人使用水电气的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异常就会紧急通报给老人家属和政府相关部门。老人和子女也应该提高防护意识,通过在卫生间、阳台等地方安装防跌倒装置和宜老化改造,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