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是世界脊髓灰质炎日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在2011年,新疆发生了由巴基斯坦进口的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W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疫情,累及10名幼儿和11名成人,导致2人死亡。为了彻底根除随时卷土重来的脊髓灰质炎,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当下,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技术帮助我们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疾病,比如曾经每年致死百万人的天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宣告彻底消灭。而下一个最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被根除的疾病,就是小儿麻痹症,学名脊髓灰质炎。对此,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发明的糖丸(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将不易贮存的液体疫苗转化为固体形态,大大提升了疫苗的接种率;当下,中国研发和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在批量出口,用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多数的脊髓灰质炎患者可以自己痊愈,但有少数不幸运的人不仅会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留下终身残疾的折磨,严重的还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这不仅仅给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大面积的病发还会使区域丧失劳动力、文明停滞不前。
这种可怕的疾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这是一种非常小的病毒,通过粪-手-口污染途径传播,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们只要接触过被病毒污染过的环境或人,就有可能患上病。在流行期间,这种病毒甚至也可能通过咽部传播。
病毒经口途径进入人体,感染口、鼻和喉部细胞。90%-95%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是无症状的,其有7-14日的潜伏期,这就使这种病出现症状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为时晚矣,从而导致了大面积、区域性的感染病例。
中国曾经就是一个脊髓灰质炎肆虐的国度
在解放前,中国基本没有形成关于小儿麻痹症的科学的病例记载,中医笼统地称之为风疾、小儿惊瘫,譬如写下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就是一名被诊断为患了风疾的残疾人。由于医学不发达,人们始终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有疫情定期出现的记录: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于1953年建立,乡、县医院通过邮政系统向卫生部报告脊髓灰质炎病例数。民众对脊髓灰质炎是充满恐惧的:1955年,江苏南通爆发大规模疫情,1680人感染,其中466人死亡。为躲避病毒,7月的暑天,广西南宁家家户户不惧潮湿闷热的气候,皆紧闭着门窗,不让孩子出门玩耍。
到了60年代初期,在广泛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之前,中国每年约报告20000~43000例的脊髓灰质炎病例,1964年为病例高峰年,报告了43156例脊髓灰质炎病例。这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控制这一可怕疾病成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共卫生工作重点之一。
实际上,早在1960年,脊髓灰质炎在中国肆虐的高峰年,科学家们就已经自行研制成功脊灰减毒活疫苗,并于1963年成功研制便于全国广泛推广的固体剂型糖丸。它的发明者,就是于今年1月去世的糖丸爷爷顾方舟。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审批后,这种疫苗于1965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并通过每年冬季的大规模运动对易患儿童实施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自此,中国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70年代的发病数较60年代下降37%。在1977年以前,中国每年报告的病例数是4500-29000例。
更突出的转折点是在1978年,口服脊灰疫苗被纳入新建立的扩大免疫规划中。随着在全国接种活动和常规免疫接种服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疫苗,脊髓灰质炎病例数大幅度减少。进入80年代后,全国实施计划免疫,加强冷链建设和常规免疫活动,脊灰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脊髓灰质炎的报告发病数进一步下降。
1988年,中国实现了以省为单位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即周岁内儿童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内的四种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1988年达到90%以上。在1979-1988年间,报告的脊髓灰质炎病例比计划免疫前又减少了71%。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成果,冰冷的数字带来的是温暖的力量,背后是无数个被挽救了的人和家庭 他们避免了终身瘫痪,避免了丧命。但还是不够,由于基数太大,仍有不少人在遭受着脊髓灰质炎带来的威胁和痛苦。
同样是在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中国所属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确定了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1991年,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了庄严的政治承诺 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并将消灭脊灰作为中国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
通过实施疾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尤其是在加强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强化免疫活动,人群免疫水平迅速提高,1991年,中国建立了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病例鉴定和调查为基础的脊髓灰质炎特异性监测系统。同年起,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范围逐年缩小,发病数逐年下降。
1992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早期的CCDC)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NPL)和31个省的实验室组成了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最后一例经实验室确诊的本地脊髓灰质炎病例于1994年9月确诊。监测结果表明,1994年10月以来,中国未再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
经过严格的认证,2000年10月,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所有其他国家一起被证明无脊髓灰质炎,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至此实现了无脊灰目标。截至2011年,中国成功维持全境无脊灰,成果来之不易。然而,虽然本土的脊髓灰质炎被消灭了,仍然还不能放松警惕 中国与仍有脊灰流行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接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2011年,新疆发生了由巴基斯坦输入的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WPV)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疫情。此次疫情累及10名幼儿和11名成人,导致2人死亡。此次疫情最后一例脊灰病例的发病日期为2011年10月9日。
这次疫情再次向世人警示,对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切不可掉以轻心。疫苗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根除某种大规模流行疾病最不可或缺的手段。而中国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之路,可谓将中国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一无所有,到被国际认可、出口多国。
60年代顾方舟研发的糖丸,即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它的最重大、最独特的突破点在于,将不易贮存的液体疫苗转化为固体形态,在保温瓶中能够储存一星期,方便村医们到各个边远的村落去接种。从70年代到2016年出生的每一个中国孩子几乎都吃过糖丸,正是这小小的糖丸,令人们规避了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有的人也许不知道顾方舟是谁,但一定记得糖丸的味道。
后来,中国的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几经更新,越来越趋于完善和安全:由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口服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成为了中国第三支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并大批出口的疫苗。
在2011年6月10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全球健康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比尔盖茨先生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他对中国的疫苗质量有信心。根据备忘录,盖茨基金会将通过多种形式的资助,用于支持中国生物技术集团旗下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口服液体脊髓灰质炎疫苗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在车间建成并通过WHO预认证后,可满足每年1.6亿人份左右的国际采购用于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我国研发和生产的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获得WHO预认证
后来,这个疫苗产品在2017年12月获得WHO预认证,被正式纳入联合国相关机构的采购目录。从研发到上市、再到获得预认证,这支疫苗只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审批时间相对第一支获得WHO预认证的乙脑疫苗而言大大减少了。截至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已采购该疫苗7000万剂(2018年2000万剂,2019年5000万剂),这可被视作世界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进程中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