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生态 >> 环境保护 >> 垃圾分类技术路线怎么走?

垃圾分类技术路线怎么走?

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截至7月6日,上海城管执法部门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90起,其中对个人查处15起。与上海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不同,《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正在向公众征求意见。成都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以至于微博上成都网友纷纷长吁一口气:成都的垃圾分类没有干湿垃圾。家庭垃圾怎么分,垃圾分类靠什么,后端处理技术能否跟上?一系列问题引人深思。
专家支招怎么分类
上海垃圾分类引起关注,主要原因是因其强制性,而且表述比较明确。此前已有一些城市制定垃圾分类相关的专门法规条例。2017年3月出台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要求,第一批46个分类示范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分类要求是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再因地制宜选择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等类别。各地的垃圾分类虽然存在差异,但本质上是要选择性分类,把有用的、有害的、对处理系统干扰大的垃圾分出来。这样既能降低分类难度,也契合了高质量发展的趋势。这种分类并非加大公众的负担,而是要在合理、简便的基础上调动公众的积极性。
请问家庭如何执行垃圾分类?购买多个垃圾桶,分几类比较合适?在网络平台上,有公众这样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方案,我国居民家庭垃圾可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它垃圾等4类。家庭有害垃圾属于偶尔产生,量很小,积累一段时间后单独投放到社区有害垃圾收集桶即可。可回收物单独装一个盒子或袋子,可以卖给废品回收人员,也可以投放到社区可回收物桶或网点。所以一般家庭摆两个垃圾桶就够了,一个放厨余垃圾,一个放其它垃圾。刘建国回答。他还告诉网友们分类小窍门。第一,如果一时搞不清属于什么类别的垃圾,沾染了食物残渣的包装袋或盒等,就按其它垃圾投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分出来的垃圾具有较高纯度,避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其它垃圾本来就是混合垃圾,其去向本来就是混合垃圾处理设施。第二,大家扔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之前尽可能将水沥干,越干越好,装塑料袋中,投放时把袋子里的厨余垃圾倒进社区厨余垃圾桶,袋子则要投放进其它垃圾桶内。



近两年来,刘建国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回答网友关于垃圾分类的问题。作为技术专家,他从参加综艺节目当评委,到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宣传垃圾分类。但他最希望的还是公众能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稳步、扎实推进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政府部门、公众、企业等多方要协同起来,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是极其考验精细化程度的社会治理工作。记者发现,有些小区里、街道上的垃圾桶明显多了。以北京龙潭街道某小区为例,在一片五六栋楼环绕的小区里,就有六七处垃圾投放点,每处投放点摆放着3个其它垃圾桶。虽然投放点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但是每个垃圾桶里仍是居民一袋一袋扔掉的垃圾,并没有分类。既然都是清一色的其它垃圾桶,让居民分类也就形同虚设。
这种情况有望改变,有消息称,北京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罚款不低于上海200元的标准。但北京的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及可回收物。而对于公众关心的罚款问题,有关负责人表示,惩罚不是目的,树立公众自觉,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让责任意识贯穿始终,才是这一工作持续下去的动力。公众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以日本为例,公众对垃圾分类的习惯也并非自古如此。《清扫法》、《生活环境设施整备紧急措施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将法律制约和公众教育贯穿始终,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从孩子抓起的公众教育,也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技术路线怎么走?
这几天,记者刷着朋友圈,看到了这样的对话:多年来,一直支持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认为湿垃圾可以集中起来厌氧发酵沼气发电,还能有效减轻垃圾处理系统负担。而从媒体报道的上海实践来看,自己还是理所当然了。第一,包湿垃圾的塑料袋,会给厌氧系统造成故障。大量塑料袋在厌氧罐上浮,形成不透气膜,系统很快崩溃需要大修停工。第二,即使是可降解塑料袋,降解时间也远远超过垃圾处理时间,成本太高。第三,居民在垃圾桶前进行湿垃圾破袋不具有普遍操作性,绝大部分人会嫌脏。分拣员操作也有相当难度,得伸手捞。第四,先进如日本,大量厨余垃圾也是添加大量燃料焚烧。



我一直不敢对垃圾分类发表看法,真心搞不懂哪种路线可以兼顾处理技术经济性和整个社会成本最小化。有些事情理论上是好的,实践上是不合理的,这就是社会管理的复杂之处。他们并非专业的环境从业者,只是在进行学习和探讨。看到人们这么关注垃圾分类和技术路线,谁能说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很大进展呢?从专业角度看,产业支撑也是日本垃圾从前端分类到后端处置不可或缺的力量。有机垃圾的堆肥利用,符合绿色可循环的发展理念,还保障了土壤地力。反观我国,由于部门不同、土壤安全因素等考虑,有机垃圾的堆肥市场一直难以打开。未来,完善产业链条,让后端经过处理的废弃物有去处才是当务之急。而土地利用、焚烧发电等方式还有很大缺口。为此,以深圳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技术集成被提上日程。刘建国表示,这种技术集成方案以源头分类、全程减量、梯级利用、安全处置、智慧监管为指导思路,资源化利用率大于40%,终端处理量减少15%以上为目标。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厨余垃圾是资源,但是建立在土地利用基础上,如果没有土地利用需求,与其它垃圾一起处理是适宜的。再如,沼液目前没有回收利用,导致难以进行全产业链的处理。在垃圾焚烧处置方面,我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标准制定、烟气、重金属、飞灰等污染物处置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徐海云说,如果有害垃圾能够分出来,烟气中重金属含量就会下降。此外,生活垃圾中水分高时,渗滤液含量就会大;因此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都配置有相对于进厂生活垃圾量20%-30%处理能力的渗滤液处理厂。处理厂相当于厌氧消化处理厂,渗滤液是通过生化处理的,这才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特色。
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革也表示,生活垃圾的成分对焚烧的影响在于国内生活垃圾具有食物垃圾含量较高、可回收物资较少、年际变化较大等特点,并表现出水分偏高、热值偏低等特性。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很好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在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时,必须注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要注意对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就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素质,改善了当地生活环境,也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从公众到产业,都将迎来新变革。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