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爱残障 >> 明确资助政策,让残疾人用得上辅助器具

明确资助政策,让残疾人用得上辅助器具

记者24日从中国残联获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建言,促进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明确辅助器具资助政策,让残疾人买得起、用得上。
张海迪称,辅助器具是指补偿和替代人体功能的产品,是帮助残疾人和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手段。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还有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是世界上辅助器具需求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来,我国辅助器具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目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张海迪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产业和公共服务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辅助器具市场规模约4300亿元(人民币,以下同),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日本、德国辅助器具产值已经分别达到8000亿、6000亿和5000亿元。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仅为62.9%,远远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发展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体系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海迪指出,按照需求测算,我国仅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者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总规模就需6亿件、产值约1万亿元,市场开发空间潜力巨大,并能加快科技创新、联动相关产业发展,还望成为促进就业的新增长点。但目前,国内辅具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仍以加工中低端产品为主,辅助器具服务机构也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当缺乏。在农村,甚至在不少中小城市,残疾人还难以就近就便获得专业的辅助器具服务,很多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无力负担哪怕是基本型的辅助器具。
为此,张海迪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支持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落实对辅助器具产业的融投资、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扩大产能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我国辅助器具产业优化升级。建议科技部牵头,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在智能化辅助器具等方面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培养一批自主品牌,提高国产辅助器具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
二是明确辅助器具资助政策,让残疾人买得起、用得上。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总结地方先行先试经验,尽快研究建立全国性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资助制度,推行辅助器具服务补贴、纳入医保、社会救助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服务给付机制,促进辅助器具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满足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重点加强市、县两级服务机构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多渠道增加服务供给。同时,要以高水平、高起点、国际化的中国康复大学为龙头,研究制定辅助器具服务标准,加快专门人才培养,完善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水平。
四是推动辅助器具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残疾人。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全球辅助技术合作行动,在全球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推广《重点辅助器具清单》。建议以此为契机,与世卫组织开展辅助器具领域合作,发挥康复国际等国际组织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辅助器具科技研发、标准制定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康复服务协作网络和辅助器具电子商务平台,让辅助技术造福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残疾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