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古老的城池获鹿城已经不复存在。现存的威远门只是过去三个城门其中之一。 原获鹿古城共有三个门,即:东门——迎恩门;南门——和薰门;西门威远门。
获鹿城初建时为土城,后来到了明成化十六年开始改为砖石筑城。它有三个门,两个瓮城,一个隔间城,城池周长三里六分零一步。东门和西门外有翁城,瓮城外门都是向南开的。南门是隔间门,中间露天,这些建筑形式都是为了战争防御。
正德九年,知县刘铁重修。十六年知县柴士元建东、西、南三面城门。嘉靖二十年,知县刘坤用石包城北面。嘉靖三十一年,兵宪朱公增修敌台五座。三十四年,知县赵惟勤用石包砌东西而瓮城。清朝雍正十二年,秋雨连绵,北城外石砌塌坏五丈余。城内东西两面共塌八处。知县韩国瓒捐俸增修。乾隆三十年重修,三十一年十月知县谢清问督工重修。至三十四年完工。五十五年知县钟式钦补修。嘉庆二十年知县王业重修、咸丰三年,知县程家骏补修。(共计九位知县,历竟经明清两代修建城池,而它的毁坏却只有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实在惋惜,值得深思)
古代的获鹿城跟其他城池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是没有北城门。城角建有角楼,楼檐上挂有风铃,和风吹来叮当作响,成群的燕子穿越其中,城内人流如潮,商贸交流十分活跃,是一座祥和繁华的古城。
走在古城墙的马道上,俯视整个城池,几乎可以看到这座城池的全貌。从东门到西门,从南门到现在的北斗路,两条街的交汇处叫做——大十字街;从大十字街向北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叫——小十字街;城内有东马道、南马道、西马道、布市街、魏家巷、高家巷、丁香胡同、牛王庙街、常平仓库、王家场、有庙宇七座、戏台两座,戏楼一座,学书院一座、古塔一座、石头牌坊五座,祠堂一座,县衙一座。当然少不了还有文庙、文昌阁、明伦堂、状元桥、城隍庙等等,一派繁荣景象尽收眼底。
尽管商品交换市场大都在城外潭沟街、海子沟一带,但是你仍能发现这个被人们称为“旱码头”的城池,人头拥动,异常的繁华。但它毕竟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
70年代拆城墙时,从城基土中发现一菱花形铜镜,其形制为隋代铜镜的典型样式,因此可推断,鹿泉城在隋代曾大修城池,将铜镜作为镇物埋于城墙内。和史书记载的时间相吻合。故石邑城随代毁于战火,是否在那个时候始建的获鹿城有待于考证。如今伫立在鹿泉市镇宁路西头的威远门,给这个现代化的城市,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他告诉人们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
素材来源:摘自康志良《话说鹿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