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时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助力,会让生态环保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具体而易行近日,笔者无意中在手机地图上发现了一个新功能:查询外出路线时,除了显示时间和里程,还能看到乘坐地铁、公交等出行方式与驾车相比,所节约的碳排放量分别是多少,具体到个位数,直观又便捷。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小细节、小创意,不仅能帮助我们加深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我行动的达成。想想看,有了直观的数据对比以及因此带来的小小的精神激励,我们是不是多了一些选择绿色生活方式的动力?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某些环保领域,社会公众还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现象。其实,有些时候,不是大家知行不一,而是在践行中遇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小困难或不方便。比如,好不容易花时间、精力分离了干湿垃圾,跑到楼下后却发现,垃圾箱可能就放了孤零零的一个。而相比于这种设施上的有待完善,一些地方在垃圾分类的前端治理上做尝试,设立智能垃圾分类箱,推出积分兑换奖励等,让人们在方便、激励中行动起来并养成习惯,则会更利于大家参与进来。
要适当地创造条件,让更多低碳环保理念从抽象成为具象,从而更好地转化为行动。比如,以前可能觉得和日常生活相对遥远的国土绿化行动,如今早已融入不少人每天的衣食住行通过电子支付、绿色出行、无纸化办公等,就可以在手机上积累能量,在达到一定量时,便可通过公益平台在荒漠中种上一棵真的树,不费劲,效果还不错。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由观念转化为行动,往往也无法一蹴而就。许多时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助力,会让生态环保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具体而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