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韩国一场人为燃起的大火,没日没夜地燃烧着,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这里是韩国人尽皆知的垃圾山,烧荒的始作俑者,竟然还是韩国环境产业开发组织。三年前,这里的垃圾忽然开始井喷式爆发,如今堆积的废弃物已经达到17万3千多吨,超过许可量80倍还多,体积达到23万424平方米。为了消灭这些垃圾,当地政府决定采取焚烧的方法。烧垃圾并没有让垃圾山明显得减少,可由此引发的空气污染,散发的恶臭却引起了周围村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开始带上防尘口罩过日子,可当地居民依然感到苦不堪言:我的眼睛疼,我的头也疼,所有人都在受苦。 但这样的灾难远远不会就此结束。在美国CNN关于韩国垃圾山的报道中,预测未来5年内才有可能全部烧完。不少韩国民众对烧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也表达了不满。在CNN的报道中提到,中国减少垃圾进口后,韩国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中国拒收洋垃圾:欧美人民很慌
中国打出禁洋垃圾的牌后,显然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应对自如。就在最近,媒体就报道澳大利亚岛屿被人类牙刷淹没的新闻,让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了严重性。澳大利亚Cocos Keeling Islands科科斯基林群岛上已经垃圾成堆,数量已经达到4亿件,总重量约238吨,体量已如同一个蓝鲸。数字很吓人,然而,这不过只是澳大利亚垃圾成灾的冰山一角。哪怕是在澳大利亚的著名旅游胜地黄金海岸,海里已经漂浮着大量塑料垃圾。澳洲媒体一致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的垃圾禁令导致澳洲陷入一片混乱。据介绍,就在中国洋垃圾禁令颁布前,澳洲每年要向中国出口125万吨垃圾,其中有92万吨的废纸和12.5万吨的塑料,占垃圾数的35%。而因为澳大利亚法律禁止本国对废弃纸张、塑料和玻璃等垃圾再加工,中国垃圾大门的关闭,澳洲垃圾处理的成本上升了400%500%。
再看新西兰,目前各大主要超市已经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虽然新西兰在垃圾回收上一直做得很努力,但中国拒收垃圾后,依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在被称为全世界最后一块净土的新西兰,即使人们有着很高的环保素养,但这里每人每天也都会产生3.6Kg的垃圾,这数据非常高了。据环保组织Bag Nots统计,新西兰平均每人每周要使用6.75个新塑料袋,全年使用量在1.29亿,但这些塑料袋需要1000年才能降解。科学团队发现在新西兰北岛东部的南太平洋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海洋垃圾岛,面积相当于4个新西兰国土的大小。这个覆盖250万平方公里的垃圾带,塑料垃圾超过500万吨。最让新西兰人担忧的是,新西兰每年有20万吨垃圾被送往填埋场,目前奥克兰5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只够未来10年的填埋量。
同样的垃圾回收危机,正在全世界上演着:美国西海岸许多州被垃圾占领;纽约的大街上,也堆满了本该打包进集装箱,运往中国的垃圾;欧洲每年使用约2500万吨塑料,此前87%的可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如今,仅有不到30%的塑料被重新循环使用。
那么中国究竟接受过多少洋垃圾?洋垃圾曾养活了中国制造业?据报道,中国在过去的整整30年里,一直是全球的垃圾工厂。仅仅是2016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废弃垃圾,都打包到了中国。就拿每年中国接受的6000万吨固体废物来看,就足够填满1.6万个水立方游泳池。仅仅是国际上向中国出口的可回收废品就高达数百亿美元。这些垃圾,有我们熟知的塑料瓶、废纸、纸盒、打包用的聚乙烯、PVC等等,而它们来自全世界。为什么中国要接收那么多垃圾?事实上,制造业发展曾经需要这些洋垃圾。就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制造业开始疯狂扩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垃圾大批量、静悄悄地进入中国。
想象一下:来自美国的一个饮料空瓶,随着其他垃圾一起在天津口岸登陆,运往中国河北某处小工厂被熔化再造成塑料颗粒,随后运往浙江制成打火机壳子,再在江苏组装成打火机,最后装船从上海送往欧洲零售巨大的利润空间,加上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推进,仅仅是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洋垃圾进口量就翻了十倍,俨然成为一项大宗交易品。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而据英国《卫报》统计,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所以,就在发达国家们已经习惯了把庞大的垃圾往中国送时,中国的出台禁令,可谓打乱了全球垃圾回收的阵脚。
2017年,中国环保部曾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文件,要求紧急调整进口固体废物清单,并拟于2017年底前,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第一时间,英国BBC发出名为《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世界都慌了》的文章。在2018年10月的一次世贸组织(WTO)进口许可委员会例会上,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等共5个WTO成员方,呼吁中国提高对废料进口限制的透明度。去年3月,WTO美国官员就中国禁止洋垃圾的政策表示关切,认为中国似乎正违背了WTO的义务,区别对待国内和国外垃圾产业并采取过度贸易限制政策。 不过,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回应: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大举措。伴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中国开始具备了对洋垃圾说不的底气,而这又未尝不是发达国家重新审视本国垃圾处理的最好契机呢?
谁将成为下一个中国?
如果不是中国颁布洋垃圾禁令,人们或许不会意识到:垃圾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它们只是被转移了。据新西兰媒体的报道,每年送往中国2100万纽币的垃圾找一个新家,很大可能会是另一个发展中国家。从全球范围来看,垃圾也在陆续被转移到新的国家。在中国的塑料消费量骤降之后,马来西亚、土耳其、波兰和印度尼西亚率先填补了这一空白。其中,马来西亚的进口总量为10.5万吨,遥遥领先,去年这一数字又增加了68%。而土耳其以8万吨的垃圾进口量位居第二,波兰位列第三,排在第四位的是印度尼西亚。
今年2月,BBC就报道了马来西亚的这样一个小镇仁嘉隆镇。如今,这个小镇的居民每天就和1.7万吨塑料垃圾共生。哪怕封闭大门和窗户,当地居民依然可以闻到犹如橡胶燃烧的辛辣气味,而这一气味正来自当地焚烧塑料的非法小作坊。据报道,从2018年1月到7月,就有75.4万吨塑料垃圾进到马来西亚。巨大的暴利面前,是越来越多非法黑作坊悄然而生。为了多赚钱,这些黑工厂会将不能回收利用的塑料填埋,或是焚烧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污染空气,并且引发疾病。当地居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地出现剧烈咳嗽,甚至咳出血块。夜里无法睡觉是常态,因为气味太浓烈,当地居民描述自己就像变成僵尸一般,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还有人身上开始起疹子,皮肤不断蜕皮,并且一碰就疼。而面对这一切,当地人只有无奈。'你一直闻到这种怪味,你的身体也就习惯了,没准儿还可能对身体有益呢'此刻这个小镇居民所经历的痛苦,又何尝不是韩国、中国居民所曾遭遇的灾难。
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不存在的
最近《皇家学会开放科学》发表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整个地球,已经不存在还未受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了。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在美国,每天约有80亿颗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即使人类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我们和所有生物还是处于同一个地球的生态循环之中,如今塑料已经无处不在。美国探险家维克托韦斯科沃在马里亚纳海沟打破人类最深潜水记录(10927米),却发现那里有废弃塑料袋和一个糖果包装纸。就连常年不见人的北极,科学家也们在格陵兰海、巴伦支海都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垃圾。美国的科学团队5 Gyers研究报告也显示,塑料制品已经开始进入新西兰人的食物链系统。就在去年,奥地利科学家中宣布首次在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有塑料微粒。人类制造的垃圾,大自然终究会还给人类,谁都不会主动去吃垃圾,但当塑料垃圾无处不在时,它们会开始吃人。
未来有一天,马来西亚、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等国家也会像中国一样拒收垃圾。而且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当前的垃圾产生量很快就会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中国的垃圾未来该何去何从?最近越来越多的团体和个人意识到了垃圾污染的严重性。热播的综艺《极限挑战》中,仅仅二十分钟的时间,黄磊、罗志祥、张艺兴等人就在上海某处海滩捡拾了一百多斤的滩涂垃圾。另一档大热的综艺《奔跑吧》,李晨、Angelababy、郑凯等人更是走进了垃圾回收厂参与了实际的工作,将垃圾回收带入了大众的视野。正如黄磊亲身体验后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保护好环境,在丢垃圾前进行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曾处理了全世界的垃圾,已经有很多回收利用垃圾的经验了,这其实也是一笔隐形的财富,就不应该再走一些国家的老路,一来害人害己,二来也是在浪费资源。
在垃圾分类和回收这方面,中国各大城市近几年开始陆续行动。新西兰垃圾回收尽管不是全世界最好,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居民也早已开始积极行动,许多方法值得中国进行借鉴。如果能很好地实行和推进垃圾分类回收,那么许多产业完全可以通过自有垃圾来实现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