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人之难听之言,
是一种修养;
能容人之不公之事,
是一种气度;
能容人之不雅之事,
是一种胸怀。
佛教中有这样的修炼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宋代学士苏东坡曾说过: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可谓一语中的,
茶即是禅,禅亦为茶;
佛教之境界也可为喝茶之境界:
“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做一个气度大,胸怀宽的人。
容 言
好话、坏话、刺耳话,都能听得进。
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
是风度,是胸怀坦荡。
让人把话讲完,是大度是谦恭,
是强而不锐,是有力量的体现。
容言要有勇气,
没有勇气则听不得诤言;
容言要有耐心,
没有耐心则听不到真言。
容言,才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容言不是是非不辨,良莠不分,
要有智慧,分得清哪是良言哪是谄言;
更要有气量,听得进甜言蜜语,
也容得下直言不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用别人的态度来纠正自己的言行,
用外界的声音明辨是非己过,
是智慧之人必有的品质。
容 事
易事苦事、难事好事、窝囊事,
凡事皆能装心中,一丝不苟地去办。
易事认真办,苦事用力办,
难事不急用心办,
好事朝更好的方向去办,
窝囊事更要理智地去办。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相信一切总会给你想要的回报。
不因其易而轻视,不因其苦而放弃,
不因其难而退缩,不因有功而自傲,
也不因无过而自喜。
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不纠缠他人的身外事,
事无巨细,一一用心,
不求回报,但求安心。
容 人
常人、能人、有功过之人,
均应一视同仁,以诚相待。
无论是常人、能人,还是有功之人,
只是相互的能力有大小,
职务有高低,功过有区别,
彼此的人格是平等的。
平等待之,礼貌待之,以诚待之,
这是为人的准则。
以貌取人者,是俗人;
以衣取人者,是庸人;
以官取人者,是小人。
无论地位尊卑、年龄大小,
有功还是有过,
均能以诚待之,方为容人。
容人才能得人得心,
容人者方能为他人所容。
茶若人生,
也可分喝茶、品茶、悟茶三种境界。
喝茶,
只是为了解渴或保健,
大口大口喝茶,谓之牛饮;
品茶,
从茶叶到茶具,都用心讲究,
用心地欣赏、品味,
主要还是以物质、生理享受为主;
悟茶,
在品茶中领悟,即品心,
以精神为主,
也就是修行的过程。
三种茶境可来去随心,
全由茶人当下心境决定。
喝 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
喝茶人把茶归于一般日常生活饮品,
与柴米油盐并无二致,
区别是并非生活必需品。
就像必不可少的饭,
吃什么无所谓,
肚子不能饿了,
喝什么茶无所谓,
馋了就要泡一壶。
渴了喝茶补水,
累了喝茶提神,
饱了喝茶解腻。
这个境界的人看中的,
是茶的健康和功效,
更注重实际意义和感官体验。
品 茶
“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
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
第一口试茶温,
第二口品茶香,
第三口才是饮茶。
呷茶入口,
茶汤在口中回旋,
顿觉口鼻生香。
品茶人是把泡茶饮茶作为一种审美对象,
用来安神静心、陶冶情操,
重视的是茶的艺术审美功能。
在这个境界中品茶,
讲究的不只是茶的营养和功能,
而是更注意环境的和谐,
器具的精致和动作的优美。
文人雅士喝茶都不会单单喝茶,
他们还会焚香、挂画、插花、抚琴,
这正是品茶境界的体现。
悟 茶
“缘来缘去缘如水,茶浓茶淡茶有情”
悟茶是把茶作为一种修行悟道的载体,
能把茶喝出七情六欲,
喝出天地智慧。
正所谓“禅茶一味吃茶去”,
他们就是要以茶助禅,
以茶释禅,禅茶一味,
重视的是茶开启智慧的作用。
“座,上座,请上座;
茶,喝茶,请喝茶”
这副对联中就有茶道智慧的体现。
“悟”字,是“心吾”,
即用心去感受真身,
再用真身去品味茶,
达到心茶合一的状态。
悟茶境界的深浅,
还看喝茶人心的城府。
是是非非,
皆由一颗心怀去容纳,
苦苦涩涩,
都是一杯好茶的味道。
人生的境界,喝茶的追求,
学习与自省两不误,
才是喝茶最大的赢家。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