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公用基础设施,一座城市公厕数量的多少、功能设施完备与否,直接反映出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街头,人们时常能看到标有青城驿站字样的小木屋,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青城。2017年年初,呼和浩特市提出厕所革命,结合本地实际,经过调查、研究、选址,青城驿站应运而生。
过去,呼和浩特的公共厕所多是旱厕,百万人口的市区内只有767个公厕,人们走几公里都见不着一个。建成后的青城驿站环境整洁,配有残疾人专用坐便器,木屋一楼设有便利超市、ATM机,二楼有母婴室、图书室,还能免费无线上网。
在回民区一座公共厕所外,一个大屏幕把气味指数、菌群指数、气温、洁净度都显示得清清楚楚。管理人员刘四平介绍:所有青城驿站在硬件上融入除臭系统、水气混合冲洗洁具设施、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保证厕所清洁无异味。
位于新城区星火巷内的一座老旧的公厕经过提质改造,成为一座舒适干净的公共卫生间,让周围的群众非常满意。改造后的卫生间外墙采用铝板材料,室内采用不燃板代替原有瓷砖墙体,并增设无障碍卫生间、休息室。
如今呼和浩特开发了厕所地图,人们通过手机下载掌上青城App,就可及时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公共卫生间。记者点开这个App,界面不仅显示出附近公共卫生间的分布位置图,还可以进行导航。
为保证新式厕所长期有效运行,呼和浩特还探索以商养厕,引入咖啡厅、茶吧、小超市等。在五里营青城驿站,仅一台ATM机的租赁费就可以满足驿站日常运营所需。
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周强介绍,2017年,呼和浩特市新建青城驿站和公共卫生间1134座,提标改造613座,沿街开放1321座,市区可供使用的公厕达到了3068座。2018年,呼和浩特市新建和改扩建1200座公共卫生间。到2018年年底,呼市可供使用的公共卫生间4200多座,比厕所革命前翻了3倍。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农村牧区地广人稀,嘎查村布局和嘎查村住户居住分散,客观上造成部分地区垃圾处理运输远、不适宜铺设污水管网集中处理等困难。另外,气候和水资源方面也让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面临非常多的实际困难。对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云挨厚告诉记者,自治区坚持先搞规划、后搞建设,条件好的农村牧区,适当提高厕所革命建设标准;条件差的农村牧区,瞄准农牧民需要,集中补齐垃圾处理和改水改厕等突出短板。贫困地区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要求,以干净整洁为基本目标,不偏离脱贫攻坚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
如何将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切实让广大农牧民受益?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副巡视员王根小表示,自治区筹集资金8000万元在12个盟市开展改厕试点工作,各盟市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试点地区、试点方式和试点内容。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根据村庄人居环境现状和农牧民实际需求,确定了不同的改厕目标任务:城市周边的、基础条件比较好的村庄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卫生户厕的新建和改造;有一定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村庄到2020年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其他地区如抵边、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庄按照自身实际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各地根据实际需求新建和改造不同水平的公共卫生厕所,如建设有粪便处理设施的无害化卫生公厕、水冲式卫生公厕或符合卫生公厕要求的旱厕。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至2017年,在推进厕所革命的三年时间里,内蒙古完成全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66座,投资16.73亿元,厕所建设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超出了国家旅游局下达的1025座任务近三倍。在2017年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上,国家旅游局将自治区列为全国厕所革命典范,授予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奖杯。经过三年建设,基本实现了自治区主要道路交通沿线、旅游节点、交通驿站等地旅游厕所建设全覆盖,为游客提供了温馨、便捷、舒适、卫生的公共服务环境。
(本社记者 高平 本社通讯员 田凤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