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民间、心口相传,被誉为人类的生命记忆、活态文化基因。在新疆,人们衣食住行中的许多部分,都蕴含着“非遗”的内容。
“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9月26日中午,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上,吾吾子羊羔肉店掩映在树荫下,门窗上印着一个个斑驳的光影,让人感觉很惬意。餐馆门脸不大,装修也朴实无华,外观就像随处可见的拌面馆、抓饭店。虽然还不到午饭时间,已经有顾客在店里等着了。
这是一家始于清末的百年老字号,羊肉烹饪技术前后经历五代人的传承,做出来的肉嫩味美,声名远播。2009年、2010年,该店创制的新疆回族吾吾子羊羔肉烹饪技艺,先后被评定为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吾吾子羊羔肉店往南700多米,便是新疆国际大巴扎。市民游客一走进这里就会意识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非遗”项目:产自喀什、样子拙朴的土陶花瓶,造型美观、非常锋利的英吉沙小刀,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声……
至于像库车大馕、桑皮纸、新疆杂话、维吾尔族达瓦孜、英雄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花毡、锡伯族西迁节等等闻名全国的美食、物品的制作技艺、民俗、民间文学等都是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疆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研究中心主任王敏看来,新疆有非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们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
1 1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